送欧阳太监游庐山
家家门外庐山路,唯有夫君乞假游。
案牍乍抛公署晚,林泉已近暑天秋。
海潮尽处逢陶石,江月圆时上庾楼。
此去萧然好长往,人间何事不悠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家门外的小路上,只有你的丈夫在休假游玩。办公文件刚刚处理完傍晚时分,山间林泉也带来了秋天凉爽的气息。在大海的尽头遇见一块奇异的石头,月儿圆的时候登上了著名的楼阁。这次远去,姿态潇洒,愿意长久待在那里,人世间有什么事情不能慢慢来呢?
去完善
释义
1. 欧阳太监:指欧阳修,曾为宋代翰林学士,后升任尚书令。
2.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著名风景区。
3. 夫君:这里指欧阳修。
4. 乞假:请求休假的意思。
5. 案牍:原指文书,此处可理解为公务。
6. 公署:官员办公的地方。
7. 林泉:山林与泉水的隐逸之地,寓意远离尘嚣的生活。
8. 海潮尽处:指海滨。
9. 陶石:陶潜隐居之地,陶渊明在庐山附近有遗迹。
10. 江月:江边的月亮。
11. 庾楼:楼名,在江西九江,代指名胜古迹。
12. 萧然:指孤寂或潇洒的样子。
13. 长往:长久地住下来。
14. 悠悠:形容漫长而遥远。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家家门外庐山路,唯有夫君乞假游”,表达了欧阳修宦游的特别之处,他能够抛开繁忙的工作,享受林泉之趣。同时,家家户户都通向庐山路,也暗示了庐山的美景众人皆知,向往不已。
颔联“案牍乍抛公署晚,林泉已近暑天秋”,描述了欧阳修暂时放下工作,来到林泉之间感受夏日的清凉。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悠然生活的向往。
颈联“海潮尽处逢陶石,江月圆时上庾楼”,描绘了欧阳修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海潮尽处,遇见陶渊明曾游历过的景点;月儿圆时,登上庾楼欣赏江景。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景色的美丽,又突出了欧阳修的心境,享受于与古人的心灵交流。
尾联“此去萧然好长往,人间何事不悠悠”,以询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欧阳修的祝福,愿他在山水之间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不必为尘世琐事烦恼。这也传达出作者对于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的认同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欧阳太监游庐山》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徐铉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75年左右,正值南唐灭亡前夕,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徐铉身为朝廷重臣,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他的好友欧阳太监即将出游庐山,于是他以此诗相赠,寄托自己的忧国之情。诗句中的“峰峦犹若旧,关河已多新”表达了山河依旧,但时事变迁的感慨。
此外,当时的南唐正面临着宋军的进攻,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委婉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希望好友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暂时忘记现实的烦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