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西风猛烈摇动着窗户,孤独的小屋中一盏灯光微弱。回望故乡已三千里之遥,极目天际却不见南飞的雁群。

去完善
释义
1. 北题壁:此处指的是在中国北方的边境地区创作这首诗。
2. 赵佶:北宋末年的皇帝,即宋徽宗。
3. 西风:秋天的风向西方,因此古人常以西风代表秋天,这里指秋天的寒风。
4. 破扉:破旧的门户,这里形容孤独幽静的环境。
5. 萧条:寂寥冷清的样子。
6. 孤馆:孤独的旅店。
7. 微:微弱的光线。
8. 家山:故乡的山,这里指遥远的故乡。
9. 三千里:表示距离遥远。
10. 目断:目力所及,形容望眼欲穿。
11. 无雁飞:没有大雁南飞,暗示无法传递消息。

去完善
赏析
《在北题壁》是宋徽宗赵佶被金兵掳至五国城后所作。首句“彻夜西风撼破扉”,描绘出作者在北方荒凉之地饱受寒风侵袭的情景,其中的“破扉”暗示了赵佶失去皇位、国破家亡的惨状。次句“萧条孤馆一灯微”则揭示了他在北地的孤独与无奈,仅有一盏微弱灯光陪伴着他度过漫漫长夜。
接下来的两句“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表达了作者思念故土之情。他遥望南方的家山,却发现三千里的距离如同无法逾越的天堑,只有大雁也无法南飞。这一句既是赵佶自身处境的写照,也反映了他渴望回到故土却难以如愿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题壁》是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被俘北行时所创作的词句。创作时间大约是在1127年,金军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将徽宗及宗室、宫女等数千人掳掠至北方的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此时,赵佶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昔日高高在上的皇帝沦为阶下囚,期间尝尽了人生冷暖。昔日的荣华富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漫漫旅途的艰辛以及思念家乡的悲痛。
这一时期的北宋王朝,由于朝政腐败、军事力量薄弱等原因,逐渐走向衰亡。金军的入侵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山河破碎。然而,赵佶作为皇帝,却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在逆境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