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乐 其五
白玉飞符下紫庭,华幡三举召群灵。攀条咀嚼空青蕊,五体金光射日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述仙人生活的诗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白玉般的仙符飘落在紫色的仙境,华丽的旗帜三次挥舞召唤众神。他们攀爬藤蔓,品尝着空中青翠的花蕊,五位仙人沐浴在金光照耀下的星星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玉清乐:此处指的是北宋末期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所作的《玉清乐》,此系列诗篇共有五首。
2. 其五:表示这是该系列诗篇中的第五首。
3. 赵佶:北宋末年的皇帝,擅长书画诗词,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丰富,但在政治方面颇为无能,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4. 白玉飞符:这里指的是道教仪式的一种符号,代表着道士向上天传达愿望或请求的信息。
5. 下紫庭:紫庭通常指天宫或者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下紫庭”指的是将祈求的信息传递到天宫。
6. 华幡:华丽的旗帜,在道教仪式中常常被用作装饰和象征。
7. 三举:三次。
8. 群灵:众多神灵。
9. 攀条:枝条,这里指的是攀援植物的枝条。
10. 咀嚼空青蕊:空青是一种矿石,这里比喻成植物的花蕾。咀嚼空青蕊意思是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
11. 五体:佛教中五体投地的意思,比喻对人非常尊敬。
12. 金光射日星:金光在这里指的是神仙的光芒,射日星的意思是将这种光芒投射到太阳和星星上。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白玉、紫庭、华幡等词汇勾勒出一派仙家景象,展现了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风采。"白玉飞符下紫庭"描述了道教仪式中符箓的神秘力量,传递出超凡脱俗的氛围。"华幡三举召群灵"则意味着通过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天地诸神庇佑人间。接下来的诗句"攀条咀嚼空青蕊,五体金光射日星"进一步渲染了道教世界的神秘气息。通过对采摘仙草、食饵和沐浴在金光照耀下的描绘,诗人暗示着得道成仙的美妙境地。总之,这首诗将道教信仰的精髓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超脱世俗纷扰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清乐·其五》是北宋皇帝赵佶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晚期,当时赵佶正处于人生的高峰期,身为皇帝的他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然而,这个时期的北宋却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国家内外交困。
赵佶在位期间,北宋的政治局势日益恶化。一方面,官僚腐败严重,党争不断;另一方面,边疆压力陡增,外患频繁。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赵佶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政局,但这并没有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背景下,赵佶的词作中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在《玉清乐·其五》中,赵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词中的“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但紧接着的“翻云覆雨”则暗示了世事的无常和艰难。这种复杂的情感体现了赵佶作为皇帝的矛盾心态,既想为国为民尽力,又无力改变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