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绕凤楼
绛烛朱笼相随映,驰绣毂、尘清香衬。万金光射龙轩莹。绕端门、瑞雷轻振。
元宵为开圣景。严敷坐、观灯锡庆。帝家华英乘春兴。搴珠帘、望尧瞻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蜡烛和镶着红色装饰的灯笼交相辉映。
豪华的马车飞驰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香气。
无数的灯光映射在宫殿中熠熠生辉。
围绕着皇宫的大门,祥瑞的雷霆轻轻震动。
元宵佳节展现了盛世景象。
皇帝端坐正襟危坐,观赏着庆祝花灯的节日。
皇家精英们在这春日里展现活力。
卷起珠帘,期待着像尧舜那样出色的君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金莲绕凤楼:本词描绘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皇家景象。
2. 绛烛朱笼:红色的蜡烛和朱红的灯笼。
3. 驰绣毂:指车马出行。绣毂是装饰华丽的车子。
4. 尘清香衬:形容尘土飞扬,衬托出香气的清新。
5. 万金光射龙轩莹:无数道金光映射在皇宫内,显得格外明亮。
6. 瑞雷轻振:轻轻的雷声,寓意吉祥。
7. 元宵为开圣景:正月十五元宵节被认为是最为祥和的节日。
8. 严敷坐:指皇帝端坐在宝座上。
9. 观灯锡庆:观赏花灯庆祝佳节。
10. 帝家华英:皇帝家的繁华景象。
11. 乘春兴:表示沉浸在春天的气氛中。
12. 搴珠帘:掀起珠帘。
13. 望尧瞻舜:这里用来比喻观看盛世的景象,如古代尧舜时期一般美好。

去完善
赏析
《金莲绕凤楼》是一首描绘元宵节的诗词,通过细致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皇家元宵节的盛况与盛世景象。
首联“绛烛朱笼相随映。驰绣毂、尘清香衬”描述了元宵节的灯火辉煌,驰名马车的车轮滚滚,洋溢着繁华与热闹。颔联“万金光射龙轩莹。绕端门、瑞雷轻振”进一步描绘了皇宫的壮观景象,显示出皇家的威严与气派。
颈联“元宵为开圣景。严敷坐、观灯锡庆”指出了元宵佳节是皇帝举办盛大庆典的时刻,展现出了皇室的繁荣昌盛。尾联“帝家华英乘春兴。搴珠帘、望尧瞻舜”则以帝家的美好春光作结,表达出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君主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莲绕凤楼》这首词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所创作。
在公元1117年左右,赵佶在位期间,他喜爱文学、绘画和音乐,是宋代的一位艺术大家。然而,这个时期北宋国力日益衰落,国内矛盾重重,外部面临金国的侵略威胁。赵佶在位期间,他在政治上缺乏远见卓识,疏于国家治理,使得局势愈发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赵佶创作出《金莲绕凤楼》,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虑。
在这首词中,赵佶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富丽堂皇的景象,仿佛在金碧辉煌的金莲凤楼之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子翩翩起舞,令人陶醉。然而,在这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因为此时的北宋王朝已经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而赵佶自己也在不久后成为金国的俘虏,留下了千古遗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