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同剪裁下的薄薄冰绢,轻柔折叠,淡淡的胭脂均匀涂抹.这是新的美丽妆扮,艳丽的色彩与温馨的香气交融在一起,让宫殿中的女子都自愧不如。虽然这美丽容易凋谢,但更经历了无数的无情风雨。无尽的哀愁苦恼,试问这凄凉的院子,已经度过了几个春天的末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燕山亭:词牌名。
2. 冰绡(xiāo):洁白的丝绸。这里用来形容杏花的轻盈洁白。
3. 靓妆:美丽的妆容,这里指盛开的杏花。
4. 蕊珠宫女:指天宫中的仙女。这里用以比喻杏花的美丽。
5. “易得”二句:杏花花期短暂,容易凋谢,承受不住风雨的摧残。
6. “凭寄”三句:希望燕子能把离愁别恨传递给远方的人。
7. 天遥地远:距离遥远,难以相见。
8. “除梦里”三句: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故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杏花的美丽与哀愁。上片以“裁剪冰绡”开篇,形象地将杏花的洁白轻盈呈现出来。接着用“轻叠数重”描绘其繁茂景象,并用“淡著胭脂匀注”形容其淡雅的粉红色。继而用“新样靓妆”描绘盛开的杏花,凸显其艳丽的色彩和馥郁的香气。下片则从杏花联想到自身处境的孤寂与不幸,对无情风雨带来的“易得凋零”感到哀伤。同时,借双燕不会人言表达对遥远皇宫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中,诗人表示近来连梦都不做,无法在梦中追寻故国的踪迹。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杏花的美丽与哀愁,也寄托了作者亡国之痛和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是南宋初年的一首词,由宋徽宗赵佶创作于他沦为金国俘虏之时。北宋灭亡后,赵佶被俘至金国,过着屈辱的生活。这首词描绘了他在北行途中所见的杏花,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和哀伤。
在创作这首词时,赵佶的人生际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一位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皇帝变为阶下囚,命运多舛,心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同时也对自己未来的命运感到担忧和无奈。
这个时代背景是在金国的统治之下,山河破碎,百姓疾苦。赵佶虽然曾是皇帝,但在金国却失去了尊严和自由。这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也更加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苦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