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聒龙谣·梦下瑶台

标题包含
聒龙谣·梦下瑶台
梦下瑶台,神飞阆苑,自叹尘寰久客。三人成周,望皇居帝宅。荡兰桨、伊阙波涛,曳玉杖、洛阳阡陌。独踌躇、武烈文谟,天垂晚,月生魄。 故人少,别怀多,引壶觞自酌,谁怜衰白。群仙问我,尚低头方册。共云将、东过扶摇,遇鸿濛、顿超玄默。待功成,翳凤骑麟,把蟠桃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佶(1082年-1135年),即宋徽宗,是北宋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1100年-1126年)推行一系列政治、文化改革措施,但因决策失误及宠信奸臣,使得国家陷入危机,最终被金朝俘虏,史称“靖康之难”...查看更多
爱吃静哥
去完善

译文
梦境降临瑶池仙境,翩翩仙子抚琴相邀,回顾漫长的尘世之旅。三位伙伴结义,遥望那座繁华的皇宫。我们在伊阙碧波荡漾的小船上划桨,在洛阳辽阔的原野上漫步。独自品味着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卓越的文治武功,望着天空慢慢变暗,月亮升起,光耀夜空。 故人离别,岁月匆匆,独自斟酒,暗自神伤。仙子们纷纷询问我世间的故事,我仍然低头沉思。我们共同许诺,要翱翔天际,修炼无边道法。当功德圆满时,我们将乘坐凤凰与麒麟,一起去摘取那颗千年的仙桃。
爱吃静哥
去完善
释义
1. 梦下瑶台:借指从天堂降临人间。 2. 神飞阆苑:恍若进入仙境的院子。 3. 尘寰久客:长期在尘世生活的意恩。 4. 三人成周:指中国古代三个最贤明的君主——尧、舜、禹。 5. 皇居帝宅:皇帝的住所。 6. 伊阙波涛:伊阙,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龙门山与香山之间的伊河渡口,代指皇帝所在的京城地区。 7. 洛阳阡陌:洛阳,古代四大名都之一,这里的田埂小路,借指洛阳一带风光。 8. 武烈文谟:武功文治,用武力来彰显英勇, 用文化来说明智谋。 9. 别怀多:离别的情怀很多。 10. 引壶觞自酌:拿起酒壶自我斟酌。 11. 衰白:形容头发变白、憔悴的样子。 12. 方册:泛指书籍。 13. 云将:指在云端指挥的神仙。 14. 扶摇:九天之上的高空。 15. 鸿濛:混沌初开时的原始状态,常用来比喻仙境或道的境界。 16. 玄默:指道教修养中的寂寥无声状态。 17. 翳凤骑麟:意指乘着凤凰和麒麟般的车驾。 18. 把蟠桃摘:蟠桃是神仙食用的仙桃,这里意味着实现了人生理想。
爱吃静哥
去完善
赏析
《聒龙谣·梦下瑶台》是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词作,通过梦境描绘了一个文人墨客的理想世界。上阕以“梦下瑶台”开篇,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紧接着的“神飞阆苑”更显得超凡脱俗。接着作者自述在尘世中漂泊已久,期望能够实现理想的生活。这三句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使人想起周朝的王畿之地和汉代的皇家宅院。接下来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游历的场景,在碧波荡漾的伊阙和洛阳的田野间徜徉。 下阕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词人独自斟酒,感叹着岁月催人老。这里提到的“群仙问我”似乎暗示出梦中场景的转换,或许是梦中的仙人对自己的境遇产生了怜悯之情。紧接着的词句中,“云将、东过扶摇”以及“鸿濛、顿超玄默”都充满了神话色彩,使得整首词愈发充满了想象的空间。最后两句“待功成,翳凤骑麟,把蟠桃摘”则是词人对于梦想成真的期盼,象征着荣华富贵的获得。 总体来看,这首词以其丰富的意象和华美的辞藻展现了作者的才情与抱负。通过描绘梦境,诗人展现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使其成为了一幅生动的艺术画卷。
爱吃静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聒龙谣·梦下瑶台》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19年左右,正值北宋末年,当时的政治形势比较复杂。 在这个时期,赵佶身为皇帝,但他对政治并无太多兴趣,反而热衷于艺术和文学创作。他的统治期间,北宋的政治逐渐腐朽,但文化艺术却达到了高峰,形成了独特的“宣和画派”。 赵佶本人在诗词、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然而,作为一个皇帝,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无能导致北宋在内外交困中走向灭亡。
爱吃静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