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天宁院

标题包含
咏天宁院
飘然吟魄到鳌山,好句空疏水石间。 眼界清虚心不息,浮生能有几人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咏天宁院:天宁院是古代书院或禅寺的名称。 2. 吕夷简:北宋官员,此处为他的一首题名为《咏天宁院》的诗。 3. 飘然吟魄:形容诗人自由自在的心境。 4. 鳌山:传说中海中的神山,这里代指优美的景色。 5. 好句空疏:指诗人的佳句虽然空灵但又有充实的内容。 6. 水石间:水边和石头之间,这里是诗人的隐喻,意味着他在寻找宁静的精神世界。 7. 眼界清心:意思是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保持心灵的清净。 8. 浮生:生命无常的感叹。 9. 几人闲:比喻享受悠闲生活的人很少。
去完善
赏析
《咏天宁院》吕夷简此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天宁院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飘然吟魄到鳌山,好句空疏水石间”写的是诗人在欣赏美景时产生了灵感,将所见之景融入诗句中。这里的“飘然吟魄”和“好句空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中间两句“眼界清虚心不息,浮生能有几人闲”则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认为,只有保持清澈的眼界和虚心的心态,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同时,他也感慨道,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能够真正享受到闲暇的人并不多。 整首诗通过对天宁院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也在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寻找内心的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天宁院》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吕夷简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5年,即宋仁宗庆历五年。在这个时期,吕夷简已经是朝廷中的重臣,曾担任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要职。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官场生涯感到厌倦,渴望在宁静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宋仁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人墨客云集,各种艺术形式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吕夷简对天宁院的赞美之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