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度元宵节
一舟元夕卧孤村,夜半相呼了不应。
说与儿曹休谇语,黄州明日买残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小船在元宵节之夜独自漂泊在荒凉的村庄,半夜有人呼唤也无人回应。告诉孩子们不要说抱怨的话,明天去黄州购买一些剩余的元宵花灯。
去完善
释义
1. 元夕:正月十五日的夜晚,即元宵夜。
2. 孤村:偏僻的村庄。
3. 相呼:相互呼唤。
4. 了不应:完全不回应。
5. 儿曹:孩子们。
6. 休谇语:不要说话。休,不要;谇语,说话。
7. 黄州:湖北黄冈一带。
8. 买残灯:购买剩余的灯笼。残灯,即将燃尽的灯火,这里代指元宵节剩下的花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说友在江上度过元宵节的情景。诗中“一舟元夕卧孤村,夜半相呼了不应”两句,通过描述诗人在江上的一艘小船上孤独地度过元宵节的夜晚,表达了诗人与外界隔绝的感受。夜间,诗人可能在梦中听到别人的呼唤,但由于环境的孤独,他无法回应。这种孤独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在佳节之时,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寂寞。
然而,诗人在第三句中表现出了超然的态度,告诉孩子们不要为他的孤独而担忧。结尾一句“黄州明日买残灯”则预示着诗人将会在新的一天里重整心情,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心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上度元宵节》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在元宵节期间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江上度过元宵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170年左右。
人生际遇:袁说友(约1140-1204),字起岩,号东塘居士,江西南昌人。他年轻时以博学著称,后因战乱而流寓江南。在这段时间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因时局动荡,仕途并不顺利。他在元宵节期间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江南地区生活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时代背景知识: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宋朝的对峙时期,战乱频繁。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背景下,袁说友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战乱的痛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原本是家人团圆的时刻,但在战乱年代,许多人因为生活所迫而无法与家人团聚,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