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十首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韵 其四
饥来讵堪忍,振履商颂歌。
时人不料理,政可著岩阿。
喻龟且曳尾,劝公无渡河。
一朝失脚去,宁得此婆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肚子饿的时候实在无法忍受,整理下鞋子准备出发寻找食物。
现在的人大多不会关心照顾自己,只能独自面对艰难的生活。
就像乌龟知道它的命运是曳尾于泥沼中,却仍劝告别人不要冒险。
一旦一步不慎,就没有办法过上这种挣扎的日子了。
去完善
释义
1. "饥来讵堪忍":"讵"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岂”、“怎么”;"堪"表示能忍受。这句诗的意思是饥饿来临时怎么能忍受呢?
2. "振履商颂歌":"振履"指整理鞋子准备走路;"商颂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以颂扬功德为主题。这句诗的意思是准备出发去考察商颂歌。
3. "时人不料理":"料理"意为处理、安排。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时的人们不去处理这些事。
4. "政可著岩阿":"政"同正,此处用作副词,表示强调;"著岩阿"指在岩石上居住。这句诗的意思是就应该居住在山岩中。
5. "喻龟且曳尾":"喻龟"指龟丞相;"曳尾"指拖尾巴。这句诗的意思是如同龟丞相拖着尾巴一样。
6. "劝公无渡河":"劝公"是劝说别人的意思;"无渡河"出自《庄子·养生主》,原意是不渡河可以免遭死难,这里表示谨慎行事。这句诗的意思是劝诫人们要谨慎行事。
7. "一朝失脚去":"一朝"表示有一天;"失脚"指失去立足之地,这里比喻失败。这句诗的意思是有一天遭遇失败。
8. "宁得此婆娑":"宁得"是难道的意思;"婆娑"形容盘旋飞舞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难道只能这样盘旋飞舞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秋怀十首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韵 其四》是南宋诗人杨冠卿所作,诗词的意境和表达的内容都非常丰富。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的前两句“饥来讵堪忍,振履商颂歌”,描述了诗人在贫困饥饿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写作、吟唱诗歌的精神风貌。其中“振履商颂歌”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接下来的两句“时人不料理,政可著岩阿”,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感慨。诗人以“岩阿”比喻自己与世隔绝的心境,表现出他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
紧接着的四句“喻龟且曳尾,劝公无渡河。一朝失脚去,宁得此婆娑”,诗人以“喻龟”和“劝公”两个典故分别寓意智慧和勇气。其中,“喻龟且曳尾”出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喻指智慧;而“劝公无渡河”则引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记载,寓指勇气。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所倡导的处世哲学,即无论在何种境地,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勇敢的行动。最后一句“宁得此婆娑”是对这一哲学观点的强调,意为宁愿在困难与逆境中坚定地生活,也不愿意妥协于世俗偏见。
总的来说,这首《秋怀十首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韵 其四》展现出了诗人杨冠卿在生活困厄中依然坚守信念、追求真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怀十首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韵 其四》是南宋诗人杨冠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左右,当时杨冠卿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任职,任国子监博士一职。
在这段时间里,杨冠卿的生活和人生际遇相对平静。他在官场上尽职尽责,同时也注重个人修养和文学创作。他在这段时间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秋怀十首》等作品,充分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外部有金人侵扰,内部则有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然而,杨冠卿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政治斗争中去,而是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这首诗中,杨冠卿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美景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秋日景象。然而,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出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