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骑马的人带着宿醉,清晨的风吹得人仍未清醒。河水倒映着翠绿瓦片和红色屋檐,垂柳下,突然看到渡口边的凉亭。那里曾有我在破败的墙壁上题诗,如今只剩下蜘蛛网和淡淡墨迹上的青苔。回忆过去,时间如同流水匆匆流逝,长久的徘徊之后,是叹息和充满忧愁的心情。
疲惫的我不再寻找路途。江陵的旧事,又何曾在乎杨琼。那首曲子凄清,收敛起哀愁的眉头,又有谁能听我倾诉呢?酒桌上仿佛故人在,挂念我、最关心我的心情。不必等到别离的时刻,歌曲还未唱完,眼泪已经涌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上马:指骑马离开。
2. 扶残醉:形容醉酒后的状态。
3. 晓风:拂晓时的风。
4. 未醒:还没有完全清醒。
5. 映水曲:水边的弯曲处。
6. 翠瓦朱檐:绿色的瓦片和红色的屋檐,指建筑物的华丽外观。
7. 垂杨:垂柳。
8. 乍见:突然看到。
9. 津亭:渡口的小亭子。
10. 曾题败壁:曾经在破旧的墙壁上题诗。
11. 蛛丝:蜘蛛网。
12. 淡墨苔晕青:淡淡的墨迹和长满苔藓的墙面呈现出的青色。
13. 念去来:回想过去的事情。
14. 如流:如同流水一样消逝。
15. 徘徊: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16. 叹息愁思盈:充满叹息和忧愁的情绪。
17. 去去:离别的意思。
18. 倦寻路程:疲惫地寻找路途。
19. 江陵旧事:指发生在江陵的旧事。
20. 何曾再问杨琼:为何不再询问杨琼。
21. 旧曲凄清:曾经的歌曲听起来凄凉冷清。
22. 敛愁黛:皱着眉头。
23. 与谁听:和谁一起倾听。
24. 尊前故人:酒桌前的老朋友。
25. 最关情:最令人动情。
26. 何须渭城:为什么需要渭城的别离之歌。
27. 歌声未尽处,先泪零:在歌声还未结束的时候,眼泪已经流下来。

去完善
赏析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这首词描绘了词人离别时的情感波折和愁绪满怀。周邦彦以其特有的细腻笔触,将思绪交织于飘渺的时空之中。首句以“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形象地刻画了离别的清晨,借助于萧瑟的晨风和模糊的意识,展现了别离时分的无助与惆怅。接下来的描写则从空间变换到时间流逝,呈现出一幅破碎的记忆画卷。昔日的痕迹逐渐显露在眼前,如同淡淡的水墨晕染在斑驳的墙壁上,而时光如水,转眼间数年已过。在此词中,周邦彦运用多层次的空间和时间变换,巧妙地构建了浓郁的离愁别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词创作于公元1094年,此时正值北宋哲宗时期,距离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不远的颍州(今安徽阜阳)一带,周邦彦在这里过着逍遥的生活。周邦彦在年轻时曾任太学正,但因与权臣不合而遭到排挤,被迫离开京城,被任命为地方官。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寄情山水,以诗词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感悟。
在这首词中,周邦彦描绘了自己在酒宴之后醉态朦胧的场景,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词的上片通过描述自己醉眼朦胧、疏狂豪放的形象,展现了他在地方任官期间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下片则通过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岁月的期许,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豁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