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春晚
晼晚春归婺女城,轻阴浅绿绕长亭。
禽声劝客年年恨,草色随人处处青。
为米未容陶令去,餔糟敢笑屈原醒。
诗成错莫浑无事,满院杨花昼掩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光即将离去在婺女城,轻柔的阴天和浅浅的绿色围绕着长亭。
鸟儿的歌声似乎在劝说人们记住每年的遗憾,而青草的颜色也随着人们所在的地方而显得翠绿盎然。
为了生计而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饮着浊酒又怎能嘲笑屈原没有清醒呢。
写成这首诗,让心中的困惑暂时消退,满院的杨花好像是这个世界的暂时关闭之门。
去完善
释义
1. 晼晚:指夕阳西下的时候。
2. 春归:春天的回归。
3. 婺女城:即金华,位于浙江省金华市。这里可能代指作者所在之地。
4. 轻阴浅绿:指春天来临时轻柔的树荫和嫩绿的草色。
5.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6. 禽声:鸟叫声。
7. 劝客:提醒客人。
8. 年年恨:每年都令人惆怅的事。
9. 为米未容陶令去:比喻自己因为贫穷而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归隐。
10. 餔糟:吃酒糟,形容生活贫困。
11. 屈原醒:《楚辞·渔父》记载屈原被渔父劝告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里表示自己并不认为清醒是一种优越。
12. 错莫:此处意为混乱或迷茫。
13. 杨花:柳絮。
14. 昼掩扃:白天关上门,表示寂静无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春晚”为背景,勾勒出一幅生动自然的画面。首先描绘了春归之际的景色,“晼晚春归婺女城,轻阴浅绿绕长亭”,委婉地表达了春天的美丽和易逝。接着,通过描述鸟语、草地等自然景象,表现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氛围。而在这种美景之中,诗人却生出深深的惆怅之情,这与“年年恨”的鸟类叫声形成呼应,彰显出生命的无奈与离别之愁。而“为米未容陶令去,餔糟敢笑屈原醒”两句则寓意着诗人自身的遭遇,他既怀才不遇又无法像陶渊明那样隐逸田园,只能借酒消愁,却无法像屈原那样坚决守志,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最后一句则道出诗人即使面对内心的困惑,依然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悠然自得地度过这满院的春光。整首诗充满深远的意境,令人叹惋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舍春晚》是南宋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89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陈棣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人生际遇却颇有些坎坷。他在青年时期就遭遇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困境。此后他发愤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光耀门楣。然而命运弄人,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取得功名。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努力,仍然坚持著书立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陈棣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金国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朝廷却无力抵抗,只得采取妥协政策,以求暂且安稳。这种局势使得百姓生活困苦,士人阶层也感到前途渺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棣的作品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中,陈棣以客舍为题,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他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传达出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陈棣的人文素养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