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叔贞从驾巡边三首 其三
子长好远游,为文时出奇。子美遍涉历,穷达皆寓诗。斯文千载事,借此清淑资。羡子有深缘,遭遇天人知。薰陶饫令德,游览逢盛时。坐使补衮手,抽出独茧丝。蹇予类斥鴳,卑卑守茅茨。安得凌风翼,与之相追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位同学擅长远行,撰写文章时常出人意料。另一位同学则深入体验各种经历,无论贫贱富贵都在诗歌中体现。这是一种跨越千年的交流方式,得益于这种美好的资源。我羡慕你有这么深厚的缘分,遇到像天神一样的知音。你在熏陶中积累了美德,在游览中遇到了兴盛的时代。使得你这只善于缝补的手能够抽出独自的蚕丝。而我却像个被排斥的小鸟,只能在低矮的茅屋中默默守护。如何才能获得翅膀飞向天际,跟随你的脚步呢。
去完善
释义
1.子长:即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子美:即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3.清淑资:指天地间美好的气韵。
4.羡子有深缘:指羡慕你有深厚的人生际遇。
5.天人知:天人和睦相处的状态。
6.饫令德:饱览美德。
7.补衮手:指擅长写文章的人才。
8.独茧丝:比喻珍贵的品质。
9.斥鴳:一种鸟,此处比喻平凡的人。
10.茅茨:茅草房,形容简陋的住所。
11.凌风翼:飞翔的能力,此处指超脱尘俗的追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绅送别郑叔贞时所作。他以孔子的学生子长和杜甫为例,赞美了郑叔贞的才华横溢和高尚品德。他感叹自己犹如斥鴳(一种小鸟)只能卑微地守着茅屋,而郑叔贞则像大鹏展翅翱翔于天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羡慕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全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意境高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洪武初年,郑叔贞随天子朱元璋御驾亲征,巡察边疆。彼时政局安定,战事稍息。作为有远见的文人,王绅有感于帝皇的雄才大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怀着满腔热忱写下了《送郑叔贞从驾巡边三首 其三》这首壮丽的诗篇。
在这一时期,明朝建国不久,国内局势尚待巩固。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整肃。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皇帝果断决定出巡边防,彰显了强大的领导能力和坚定的治国信念。诗人王绅深感于此,希望通过诗歌向郑叔贞传达皇帝对边疆的重视和对子民的关爱。
诗中,王绅热情洋溢地赞美了皇帝的智慧与勇敢,以及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以此激励郑叔贞要忠诚于国家,坚守职责,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付出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