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微云红衬馀霞绮。明星碧浸银河水。猗枕画檐风。愁生草际蛩。雁行离塞晚。不道衡阳远。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彩云如红霞般映衬出天空的绮丽。明亮的星星仿佛浸入银河的水中。倚靠在雕花的屋檐下,感受着微风轻拂。望着草丛里的蟋蟀,心中生出无限哀愁。大雁已经离开了北方的边塞,不知道它们是否能飞抵遥远的南方。我对家乡的思念如同隔着重重高山。高楼之上,我不忍心去凭栏眺望远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
2. 微云:淡云。
3. 红衬:红色的衬托。
4. 馀霞绮:晚霞的美丽景色。
5. 明星:明亮的星星。
6. 碧浸银河水:形容银河如绿水般清澈。
7. 猗(yī)枕:优美的枕头。
8. 画檐:有彩绘装饰的屋檐。
9. 草际蛩(qióng):草丛中的蟋蟀。
10. 雁行:指大雁列队飞行。
11. 离塞:离开边塞。
12. 衡阳:位于湖南省,此处泛指远方。
13. 归恨:思归的遗憾。
14. 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峦。

去完善
赏析
《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描绘了暮秋傍晚的景象,开篇两句“微云红衬馀霞绮。明星碧浸银河水”,展现了天空中飘渺的云朵与银河交相辉映的画面,为整首词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猗枕画檐风。愁生草际蛩”描述了在秋风萧瑟的夜晚,独倚窗前的诗人在聆听蟋蟀的悲鸣,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奈之情。接下来的“雁行离塞晚。不道衡阳远”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而最后两句“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回家之途的忧虑与怅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35年左右,即南宋初年。当时,张元干正生活于战乱纷飞的时期,金兵南侵,民不聊生。然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张元干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浓厚的家国情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智慧。
与此同时,当时的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皇帝懦弱无能,爱国志士备受排挤打压,国家前途堪忧。张元干作为一名文人,虽然无法直接参与军事抗争,但他仍然通过诗词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从而使这首《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成为了一首充满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