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六首 其二十一
秋未霜,菊正芳。千朵万朵香吐蕊,三枝两枝金样黄。不作世谛流布,亦非佛法商量。九月九日是重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还未结束,菊花正在盛开。千万朵花蕾散发着香气,三三两两的金黄色花朵格外耀眼。这些花儿并非为了流传世间,也不是在探讨佛法。每年的九月九日就是重阳节。
去完善
释义
1. 秋未霜:秋天还没有降下霜冻。
2. 菊正芳:菊花盛开且散发芬芳。
3. 千朵万朵香吐蕊:指菊花数量繁多,花朵香气浓郁。
4. 三枝两枝金样黄: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如金子般闪耀。
5. 不作世谛流布:不做世间普遍的事情。
6. 亦非佛法商量:也不是佛法能讨论的内容。
7. 九月九日是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用秋日风光描绘出菊花的美丽与芬芳。其中“秋未霜,菊正芳”这两句诗,表明秋天尚未迎来霜寒之时,正是菊花盛开的最好季节。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菊花的数量和颜色来展现它的美景:“千朵万朵香吐蕊,三枝两枝金样黄。”这表达了菊花盛开时的繁荣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菊花坚韧的品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紧接着,诗人在诗意中传达出了他的人生哲学:“不作世谛流布,亦非佛法商量。”这意味着诗人既不过分追求世俗的流行事物,也不过分拘泥于佛教的教义。这种达观的生活态度,使诗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最后,诗人以重阳节(九月九日)作为诗歌的结尾,借此表达出他对季节更替和生命轮回的感慨。整首诗从欣赏菊花的美景开始,到感悟人生哲理结束,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篇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释子益创作的古诗《偈颂七十六首 其二十一》。释子益,又称青原行思,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禅宗大师,他的这首偈颂诗充满了哲理和禅意。
创作时间方面,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的唐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禅宗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传播,许多著名的高僧大德纷纷涌现出来,成为佛教界的领袖人物。释子益便是其中之一,他在禅宗领域有着极高的声望,被誉为“禅宗六祖”之一。
在人生际遇方面,释子益早年出家为僧,拜六祖慧能为师,深得禅宗真传。他游历四方,传道授业,弟子众多。然而,由于他的观点和思想与当时的统治者发生冲突,他曾一度被迫离开故乡,流亡在外。这段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痛苦,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时代背景方面,唐代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高度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佛教,受到了皇室的大力扶持,形成了繁荣的寺院文化。在这个时期,禅宗逐渐成为佛教的主流,它的主张和修行方式与传统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强调个人的修行和对佛法的直接体验。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人生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