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伤春
酒醒乡关远,迢迢听漏终。曙分林影外,春尽雨声中。
鸟思江村路,花残野岸风。十年成底事,羸马倦西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酒后醒来,家乡仍遥远无依;在寂静的夜晚中,时间缓慢流逝。曙光出现在树林边缘,春天渐渐消失在雨中。鸟儿寻觅通往江边的小路,花朵在风中凋谢。过去十年所努力追求的一切,如今看来却如疲惫的老马疲于奔波东西。
去完善
释义
1. 乡关:故乡;家乡。
2.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3. 听漏:指夜间听到更漏之声。
4. 曙分:破晓时分。
5. 江村:江边的小村落。
6. 花残:花朵凋谢。
7. 野岸:郊野的河岸。
8. 十年:长时间;长期。
9. 成底事:成就了什么。
10. 羸马:瘦弱的马。
11. 倦西东:疲惫于四处奔波。
去完善
赏析
《旅游伤春》是唐朝诗人李昌符的一首描绘春天离别和思念故乡的佳作。全诗抒发了诗人远离家乡、客居他乡的惆怅之情和对美好春天的留恋。
首联“酒醒乡关远,迢迢听漏终”表达了诗人从酒醉中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只听见远处传来的更漏声,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惆怅。这里“迢迢”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心中的遥远之感,突出了他与故乡之间的距离。
颔联“曙分林影外,春尽雨声中”描述了黎明时分,阳光穿过树林的影子,春天在雨声中渐渐消逝的景象。这里的“曙分林影外”意味着春天的曙光正在消失,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即将过去;而“春尽雨声中”则表现了春雨绵绵不绝,象征着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伤感。
颈联“鸟思江村路,花残野岸风”通过对鸟鸣和花落两种景象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惋惜之情。这两句诗以鸟和花的视角来传达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十年成底事,羸马倦西东”表明诗人离家十年,历经沧桑,疲惫不堪,感叹岁月的无情和自己的无助。这里的“羸马”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疲惫之态,“倦西东”则表达了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四处奔波、无法停歇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与故乡的距离、时间的流逝等方面的表达,成功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春天的感伤之情。诗人运用生动的景物和深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离别愁绪的春天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游伤春》是唐代诗人李昌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日出游时,对春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如下:
公元856年,正值唐宣宗在位时期,朝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逐渐恢复。这时期的文人雅士热衷于踏青、赏春等娱乐活动。而当时繁华的城市生活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李昌符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诗才横溢,游历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他在游览风光名胜的过程中,观察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
在这一时期,李昌符的个人经历也非常丰富。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受挫,一度郁郁不得志。然而,他的才情得到了世人的认可,成为了一名著名诗人。他在旅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时代背景方面,唐朝末期虽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但在文学领域仍然保持着繁荣的局面。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其艺术成就至今仍被世人所赞誉。在这个时期,诗人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力求将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