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洞庭用白乐天韵 其二

标题包含
洞庭用白乐天韵 其二
西缈东峨日未沉,洞庭山水更幽深。 微茫雪浪疑浮玉,杳霭烟霞似紫金。 坛上绿毛遗灶冷,橘中皓首采芝吟。 桃花洞口年年发,自是寻人不尽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元肇,字圣可,号松源,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宗大师。他生于1136年,卒于1209年,享年74岁。 释元肇出生于浙江明州(今宁波),他的家族世代务农。在15岁时,他出家为僧,开始了修行生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夕阳还未落下西边的山脉和东面的山峰,洞庭湖的山水更显出深远的韵味。 隐约可见的浪花如同漂浮的白玉,烟雾弥漫的霞光好像紫金的光芒。 祭坛上的绿毛仙姑留下的灶台已冷却,橘林中的白发老者采集灵芝时低声吟咏。 桃花洞的入口每年都在盛开,但寻找它的人并没有竭尽全力。
去完善
释义
1. 西缈东峨日未沉:此句中的“西缈”和“东峨”分别指中国的西部地区和四川省的峨眉山;“日未沉”表示太阳尚未落下,即天色尚早的时候。 2. 洞庭山水更幽深:此句中的“洞庭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部的洞庭湖畔,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产;“更幽深”表达了作者对洞庭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 3. 微茫雪浪疑浮玉:此句中的“微茫”形容事物模糊不清;“雪浪”比喻浪花如雪般洁白;“疑浮玉”描绘了作者想象洞庭湖的美景,疑似看到传说中漂浮在水上的仙山“浮玉山”。 4. 杳霭烟霞似紫金:此句中的“杳霭”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烟霞”是指烟雾和水汽形成的自然景观;“似紫金”表示这种烟霞美景如同紫金般绚丽夺目。 5. 坛上绿毛遗灶冷:此句中的“坛上”指的是祭祀场所;“绿毛”是长寿的仙人的一种形象特征;“遗灶冷”意味着仙人离去的痕迹,这里用来比喻仙境已不再存在。 6. 橘中皓首采芝吟:此句中的“橘中”寓意为美好的人生境界;“皓首”指老年人,此处借喻长寿的仙人;“采芝吟”表示采摘灵芝草时的咏唱,用以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桃花洞口年年发:此句中的“桃花洞”可能指湖南省岳阳市的桃花源景区,这里每年都盛开桃花;“年年发”描述桃花每年如期盛开的美景。 8. 自是寻人不尽心:此句中的“自是”表示自然界的景象;“寻人不尽心”表示诗人虽然努力寻找仙境,但始终未能如愿找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为背景,描绘了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理解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庭用白乐天韵 其二》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元肇创作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7年至1234年之间,这是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以繁荣发展。 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释元肇曾是南宋的一位著名诗僧,他游历广泛,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经验和哲理思考。同时,南宋时期的佛教文化兴盛,这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创作《洞庭用白乐天韵 其二》时,诗人可能正在游览洞庭湖,他被湖光山色所吸引,感叹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短暂。诗人以白居易的诗歌为灵感,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又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