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
刘伯龙如鬼笑何,居然幻境螘南柯。
世间知止人应少,天下难言事最多。
梧叶凄凉依节序,雁声依约自关河。
凭栏莫起悲秋意,老色何妨借酒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刘伯龙笑得诡异如同鬼魅,竟然在梦中度过了一生。世上了解适可而止的人应该很少,而难以言说的世事却数不胜数。梧桐树叶在节令里显得凄凉,大雁的叫声随着江河起伏隐约传来。站在栏杆旁不要生出悲伤秋的情绪,岁月沧桑不妨借酒释怀。
去完善
释义
1. "刘伯龙如鬼笑何":这里的"刘伯龙"指的是刘醒名,字伯龙,曾作过一首《蚁子赋》,用蚂蚁来讽刺世人的贪婪;"如鬼笑何"意为如何面对鬼魅的嘲笑。
2. "居然幻境螘南柯":这句的意思是像蚂蚁一样在梦境中度过短暂的一生。"螘南柯"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讲述了一人醉酒后入蚁穴,成了蚁国的驸马,享尽荣华富贵,最后梦醒的故事。
3. "世间知止人应少":这句话表示能知道节制的人很少。"知止"意味着懂得适可而止,即能抵制诱惑,有所不为。
4. "天下难言事最多":意思是说,普天之下难以明言的事情实在太多。
5. "梧叶凄凉依节序":指梧桐树叶在秋天变黄凋零,随着季节更替而衰败。
6. "雁声依约自关河":大雁的叫声依稀从山河之间传来。"关河"指江河关山。
7. "凭栏莫起悲秋意":靠着栏杆时不要轻易感到悲伤。
8. "老色何妨借酒酡":老去的时候,不妨借酒使自己脸色红润。"酡"意为脸红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凭栏》是南宋诗人吴锡畴的作品。诗人在描述一种忧郁的心情,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世事如梦、人生如戏的感慨。这首诗可以解读为诗人面对人生的困惑与挑战,寄予自己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态。
首句“刘伯龙如鬼笑何”,将刘禹锡比作鬼,以此表达人间纷繁复杂之事如同梦幻一般荒谬可笑。接下来的句子“居然幻境螘南柯”则暗示人生如梦,眼前的一切都显得虚幻而不真实。
中间两联,诗人进一步指出:在这世上能看透并适可而止的人少之又少,而天下难以明说的事却层出不穷。窗外梧叶纷纷飘落,给人以悲伤之感;远处的雁鸣伴随着秋风传来,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结尾两句,诗人劝告自己不要因秋天的到来而产生悲观情绪,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学会用饮酒来维持脸上的一抹微红。这里透露出一种豁达与从容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凭栏》是南宋诗人吴锡畴的一首词作。据史书记载,吴锡畴生活在南宋晚期,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词风婉约细腻,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细节,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慨。这首《凭栏》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南宋晚期,国家局势动荡,金兵不断侵扰边境,人民生活困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吴锡畴的词作往往透露出一股哀愁和无奈。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凭栏》中,吴锡畴通过对“凭栏”这一动作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他借助景物和情感的交融,传达出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这种忧虑既源于他对人民的同情,也源于他对国家的忠诚。
总的来说,《凭栏》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一个战乱频繁、人民困苦的时代,吴锡畴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通过自己的词作,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