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建德县梅山寺

标题包含
建德县梅山寺
公退逢长日,清游到宝坊。 山围露天小,径遶引溪长。 苔壁晴云湿,松轩暑月凉。 钟声半归路,回首暮苍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下班后正好有一段闲暇时光,于是去那座美丽的寺庙游览一番。 群山环绕下的小寺庙,露出了一片蓝天,寺内的路径曲折,蜿蜒通向溪流。 阳光下的青苔墙壁显得湿润,松树下的亭子带来了夏日的凉爽。 当钟声响起时,已经走到了半途,回头望去,暮色已浓。
去完善
释义
1. 建德: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境内。 2. 梅山县:地名,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境内。 3. 公退:指官员退朝后。 4. 长日:漫长的白天,形容时间充裕。 5. 宝坊:佛教寺庙的美称。 6. 山围:四周环山的景象。 7. 露天小:指天空显得狭小,有山环绕的感觉。 8. 径遶:指弯曲的小路。 9. 引溪长:引导溪水流动的长途。 10. 苔壁:长满苔藓的墙壁。 11. 晴云:晴天时天空中的云彩。 12. 松轩:松树下的屋子。 13. 暑月:炎热的夏天。 14. 钟声:寺庙里的钟声。 15. 半归路:指在回家的路上。 16. 回首:回头看。 17. 暮苍苍:傍晚时分,天空苍茫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闲暇时游览建德梅山寺的情景。首联“公退逢长日,清游到宝坊”点明诗人是在公务之余享受清闲时光,来到这古刹佛门之地。颔联“山围露天小,径遶引溪长”描述了周围的山峰环绕着寺庙,使得环境显得十分静谧;而寺庙周围的曲径通幽,引导着溪流穿过,赋予诗画般的意境。颈联“苔壁晴云湿,松轩暑月凉”则是以细致的笔触,呈现了寺中潮湿的青苔墙、清新凉爽的松轩,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钟声半归路,回首暮苍苍”表达了诗人在离开寺院、回首望去时,只能听到那渐行渐远的钟声,而暮色渐浓,留给人们的只是对这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通过精细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建德县梅山寺》这首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是由当时的文人墨客严粲所撰写。在南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特殊时期,严粲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多次科举失利,仕途并不顺畅,但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南宋时期,佛教文化在社会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严粲在游历梅寺时,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赞美梅寺的诗篇。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以及人们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