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呕心沥血写就的万言抗金方略,如今只能换取邻居家的种树之书,在田园生活中消磨时光。

去完善
释义
燕兵:指北方金兵;娖:整理;银胡䩮:银色箭袋;金仆姑:古代良箭名

去完善
赏析
上阕描绘了词人青年时期率军抗金的壮阔场景,“旌旗”“万夫”“锦襜突骑”等意象展现出雄浑豪迈的气势。"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战争场面。
下阕笔锋陡转,从追忆转为现实。“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饱含沧桑,道出英雄迟暮的无奈。结尾以自嘲口吻,将“平戎策”与“种树书”对照,既是对个人遭遇的调侃,更是对时代悲剧的控诉。
整首词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虚实相生,今昔对比强烈。语言质朴中见深沉,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悲愤之情,充分展现了辛弃疾词作“以文为词”的艺术特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人生的后期,大约在南宋淳熙年间。彼时的辛弃疾已从当年那个意气风发、驰骋疆场的青年将领,变成了一个饱经沧桑、壮志未酬的老者。他早年投身抗金事业,曾率领义军与金兵浴血奋战,写下无数英雄篇章。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主和派得势,他的满腔热血与平戎之策终究化为泡影。某日,有客来访,谈及功名之事,引发辛弃疾对少年时代的追忆,遂作此词以抒怀。词中既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深深叹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