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
新辟书斋鹤栅宽,一帘风月尽幽闲。
百年易向忙中过,万事偏于好处悭。
漫说折腰营斗米,何如留眼看云山。
只消一卷梅花句,留得林逋在世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建书房宽敞安静,窗外景色优美,一片悠闲。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万事却常常求而不得。
莫要说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奔波,不如静心欣赏山水美景。
只需翻阅一本描写梅花的诗集,仿佛就能感受到林逋的精神世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书斋:书房。
2. 黄敏求:诗人名字,生平不详。
3. 新辟书斋鹤栅宽:指新开辟的书房宽敞明亮,鹤栅在此处比喻书房的门。
4. 一帘风月尽幽闲:描述窗前帘幕下的风景,暗示了诗人在书斋中的悠闲时光。
5. 百年易向忙中过:意指人的一生很容易在忙碌中度过。
6. 万事偏于好处悭:指很多事情往往在事情发展顺利的时候难以如愿。
7. 折腰营斗米:指为生计而折腰做官,营斗米在此处代指做官。
8. 留眼看云山:形容看向远方的山峦,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的志向。
9. 梅花句:这里指的是咏梅的诗句,此处暗用宋代诗人陆游的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 林逋:北宋著名诗人,隐居于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表达诗人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书斋》,是诗人黄敏求对书斋环境及个人心境的抒怀之作。首联描述了新辟的书斋空间宽阔,透过帘子感受到的风月景致宁静而悠然。诗人以鹤喻示其书斋环境的清雅与自由,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氛围。颔联指出,岁月匆匆,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度过百年,然而许多美好的事物却常常失之交臂。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无奈。颈联则刻画了诗人宁愿放弃卑微的生活,也要保有关注山水云端的眼光,展现出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人生的通达。尾联借用了梅花的意象,表示只要拥有一卷梅花的诗篇,就能唤起人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使诗人林逋的遗风得以流传于世。全诗情感深沉,哲理深刻,既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斋》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黄敏求之手,创作于公元1195年左右。
在宋金对峙的局势下,战乱不断,民生疾苦。尽管文人士大夫们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黄敏求亦不例外,他一生潦倒,经历了宦海浮沉、家破人亡之痛。然而,他没有被生活的困顿击垮,反而更加坚定地去追求学问,追寻人生的真谛。
这首《书斋》正是他在书斋中深思慎行的见证。诗人通过描绘书斋中宁静致远的氛围,表现了他不为世俗所动,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此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知识分子普遍面临家国情怀的困扰,他们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却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枷锁。这使黄敏求的诗充满了悲壮之美,也成为后人铭记历史的传世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