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亭 其一
矮屋簷前老桂丛,清阴分破广寒宫。
谁知万古香无价,藏在黄金一粟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古香亭:古代文人墨客喜欢为自己或别人的书斋命名,以便在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用以指代其居所。此处“古香亭”为诗人的书斋名。
2.黃敏求:诗人名字,明朝诗人,具体生卒年不详。
3.簷:屋檐的俗称,即房檐,此处是古建筑的特色之一,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
4.老桂丛:桂树,常绿乔木,皮灰褐色,叶对生,椭圆形。因桂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香气,故常被用作园林树木。丛,密集生长的草木。
5.清阴分破广寒宫:清阴,清新的阴影,此处形象地描绘了桂树的绿色枝叶散发的凉意。广寒宫,古人想象的天上的月宫,传说有嫦娥居住于此,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主题。此句意为诗人认为桂树带来的清凉犹如打破了天上月宫的孤独。
6.谁知万古香无价,藏在黄金一粟中:谁知,有谁了解;万古,非常久远的时间;香无价,形容桂花的香气无法用金钱衡量;黄金一粟,比喻极少的事物,此处形容桂花种子微小。此句意为尽管桂花的香气无法用金钱衡量,却藏于微小的桂花种子中,象征小事物隐藏着巨大价值。
去完善
赏析
《古香亭 其一》是一首描绘桂花树之美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矮屋檐前的老桂树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幽的画卷。首句“矮屋簷前老桂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矮小的房屋、屋檐前的老桂树。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老桂丛”一词,赋予了桂树古老的韵味,使其显得更加苍翠、富有生命力。
紧接着,诗人用“清阴分破广寒宫”一句来形容桂树的茂密枝叶所带来的清凉。这句诗将广寒宫与现实中的桂树相互对照,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世界。同时,诗人以“分破”一词传达了桂树枝叶间的空隙,给人以朦胧的感觉。这种意境使得整首诗更加充满诗意,引人入胜。
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桂花的价值。他通过对比黄金与桂花,表达了桂花的珍贵之处。“谁知万古香无价,藏在黄金一粟中。”这两句诗表明,尽管桂花看似平凡,但它所散发出的香气却是无法估价的。这里,诗人以黄金作为比喻,突出了桂花的独特品质和高贵气质。而“一粟”则暗示了桂花的渺小,从而突显出桂花之香的难得与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老桂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桂花的美丽、清幽和珍贵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得这首《古香亭 其一》成为了一首富有哲理和韵味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香亭 其一》是明朝诗人黄敏求的一首描绘古香亭景致的诗篇。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16世纪初期,正值明朝嘉靖年间。在这个时期,黄敏求身处官场,历任刑部主事、湖广按察司佥事等职位。然而,他并未沉溺于名利场中,而是关注民生,以儒家学者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在黄敏求所处的时代,明朝正经历着内外交困的困境。一方面,倭寇入侵东南沿海,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另一方面,朝廷内部宦官权势日益强大,政治腐败现象严重。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士人致力于科举功名,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黄敏求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在任职期间,整顿政务,关心百姓疾苦,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敏求来到古香亭,感受到了古建筑的历史底蕴和自然美景。他通过《古香亭 其一》表达了对于古老文化、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