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一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二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三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楚王听后哈哈一笑,说道:“真是不能随便戏弄圣贤之人啊,反倒让我自己落得尴尬了。”
去完善
释义
熙:戏弄;取病:自讨没趣。
去完善
赏析
本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记录了晏子两次出使楚国的经历,展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智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楚国为了羞辱晏子设计“小门迎宾”的情节,晏子用幽默犀利的话语巧妙化解,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维护了国家尊严;第二部分则是楚王企图借“齐人偷盗”事件嘲笑齐国,晏子则运用类比手法,以“橘化为枳”的比喻揭示问题根源在于楚国自身的风气,从而反将一军,令楚王哑口无言。
整篇文章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晏子的语言充满哲理且富有感染力,充分体现了他的睿智与胆识。同时,这也是一则关于文化差异与人性反思的寓言,提醒人们不要妄自尊大,而要尊重他人,反省自身。这种思想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文出自西汉刘向编撰的《晏子春秋》,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当时,晏子已是齐国名臣,以机智善辩著称。楚王自恃国力强盛,企图借机羞辱晏子及齐国,彰显楚国威风。然而,晏子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辞令巧妙反击,不仅维护了自身尊严,更捍卫了齐国的荣誉。这一系列对话展现了晏子卓越的外交才能和不卑不亢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权谋较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