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至今,这片土地上弥漫着黄色的尘土,无数白骨散落在杂草丛生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临洮:古代边塞地名,位于今甘肃省;长城战:指历史上在长城一带发生的诸多战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画面感展现了边塞的凄凉景象和战争的惨烈。首句“饮马渡秋水”刻画了战士们在寒冷环境中行军的艰苦,接着用“水寒风似刀”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第二句“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则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苍茫与孤寂。第三句“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通过回忆昔日的战斗,突出了战士们的英勇与豪迈。最后一句“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则将时间拉长,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战争的永恒与无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发人深省,既颂扬了战士们的英勇,又对战争带来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25年至749年之间,即唐玄宗时期。
在这一时期,王昌龄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被贬谪。然而,这种人生际遇并未影响到他的创作热情,反而使他对边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此外,这一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国力鼎盛时期,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和政治统治得到了加强。同时,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这些时代背景都为王昌龄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首诗中,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形象,同时也对战争带来的苦难表示了深深的同情。这种情感既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