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苍崖高处云蒙蒙,云气深中有碧鸿。
万里青霄飞径度,依然又掠西风去。
此时桂花开未开,故人不来鸿鴈来。
一瞬四方无觅处,不堪回首潇湘路。
我方拄颊吟夕烟,徘徊欲赋空茫然。
故人有酒坐秋夕,似我两地遐相忆。
一写此诗聊问秋,江枫岸柳替人愁。
纵然对面亦如梦,幽情付在玉三弄。
玉笛凄凉远不闻,不念山中有白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淡淡的云雾漫盖在青色的高山上,浩渺的云层深处显现出一抹碧绿。
广袤的天空,鸿雁翱翔而过,这是它们熟悉的旅程,但每每经过,都会被西风吹散。
桂花的花期快到了吧?故人还没有到来,而鸿雁已经传来消息。
四顾之后却无法寻到旧日友人的踪迹,心中充满了忧伤,不禁回想起那段潇湘路的日子。
独自倚靠在黄昏的余晖中,想要挥毫抒情却感到无助和空虚。
故人在他的地方饮酒赏月,也在想念着我这个远方的朋友。
借这一首诗篇寄托我的思念,连江边的柳树也似乎感受到了我的忧愁。
尽管隔着万水千山,我们仿佛也能在梦中相聚,深挚的情感都寄托在那动人的乐章之中。
然而悠扬的笛声终究是听不到的,忘记了山中的那些白云悠悠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苍崖:青绿色的悬崖峭壁。
2.碧鸿:青色的大雁。
3.青霄:指青天、天空。
4.飞径度:比喻大雁飞行时的轨迹。
5.西凤:西边的风,这里指的是秋风。
6.桂花:中国西南部地区的传统花卉,秋季盛开。
7.故人:过去的朋友或熟人。
8.鸿雁:代指远方的亲朋好友。
9.潇湘路:湖南省湘江和潇水之间的水道,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借以寄托思念的地方。
10.拄颊:用脸颊支撑着下巴,表示沉思。
11.夕烟:傍晚的炊烟。
12.徘徊: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13.赋:写作诗文。
14.空茫然:心中空虚迷茫的状态。
15.故人有酒坐秋夕:过去的友人在这个秋天的晚上喝酒聊天。
16.遐相忆:彼此相隔遥远而相互怀念。
17.一写此诗:通过这首诗表达情感。
18.江枫:江边枫树,江边的红枫是秋天的象征之一。
19.岸柳:河岸边的柳树。
20.替人愁:代别人担忧。
21.纵然:即使,虽然如此。
22.幽情:深沉的情感。
23.付在玉三弄:将情感寄托在玉笛吹奏的三支曲子中。
24.玉笛:用玉石制作的笛子。
25.凄凉:冷清悲凉。
26.远不闻:离得较远无法听见。
27.不念山中有白云:不再牵挂山中自在漂浮的白云。
去完善
赏析
《秋思》是白玉蟾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诗人以登高远眺的方式,展现了云雾缭绕的山巅景色,以及碧鸿翱翔其中的画面。随后通过鸿雁掠过西风、桂花开放等元素,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以“四方无觅处”的无奈,表现出难以找到故人身影的失落。同时“不堪回首潇湘路”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深的一丝惆怅。
接下来诗人用“吟夕烟”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在此时的情感状态。通过“故人有酒坐秋夕”的想象,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期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而"两地遐相忆"也体现了二人虽相隔千里,但心中却相互牵挂。
"江枫岸柳替人愁"则借景抒情,用江边的枫叶和柳树,传达了诗人的哀愁情绪。"纵然对面亦如梦"则表达出即使两人能够相见,也会感觉如同梦境般虚幻。而“幽情付在玉三弄”则意味着将这份深情寄托在音乐之中,使它得以释放。
最后,“玉笛凄凉远不闻”,表明了远离故人的诗人听不到故人的笛声,心生怀念。而“不念山中有白云”则暗示了诗人独自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心中的思绪却无法忘怀远方的友人。整首诗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在秋天中的深切思念和对友谊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思》是南宋著名诗人白玉蟾的一首咏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白玉蟾因战乱流离失所,客居他乡,深感人生无常。他在这段时间内,不仅经历了战火纷飞的乱世,还目睹了百姓的痛苦生活,这使得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金国的侵略之下,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朝廷内部党派纷争严重,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白玉蟾作为一名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在这首诗《秋思》中,他以秋天的萧瑟景象为背景,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虑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