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羊腰肾羹
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
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已经把毫毛交给笔神了,还曾因为卓越的表现被封为关内侯。
死去之后,我就不再知道世间的俗事,只希望我的字迹能够随着酒宴佳肴一起流传百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管城子:毛笔的别称。
2. 烂首:形容羊肉烹煮得熟烂。
3. 关内侯:古代爵位的一种,泛指贵族。
4. 樽俎:古代盛酒和食物的器皿,这里代指宴席。

去完善
赏析
《赋羊腰肾羹》刘过这首诗词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情的自信和对美食的热爱。诗中“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两句,以毛笔和印信为喻,暗示自己的才情横溢和才华横溢。而“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则描绘了即使死去,自己的才情也能化作美食,陪伴后人共享风流的意境。全诗富有哲理,同时又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羊腰肾羹》是南宋文学家刘过所作,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54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
刘过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然而由于家境衰落,他并未参加科举考试,而是以布衣之身游走于士大夫之间。他的诗才横溢,但一生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只做过一些幕僚的工作。这种经历使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作品也多反映民间疾苦和时事讽刺。
在刘过生活的南宋时期,国内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外有金兵侵略,国家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过写下了这首《赋羊腰肾羹》,借食物之美,抒发了对国事的关注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这首诗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