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
池榭惬幽独,狂吟学解嘲。露荷香自在,风竹冷相敲。
丧志嫌孤宦,忘机爱澹交。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边的亭台楼阁宁静而幽深,我在这里狂放地吟诗,学习如何化解嘲讽。荷叶上带着露珠散发着清香,风吹竹叶传来清凉的声音。我厌恶孤独地做官,喜欢与淡泊名利的人交往。如果有缘能够去到仙境,我一定要去拜访三茅峰的仙人。
去完善
释义
《池上》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诗词中的词句注释:
1. 池榭(chí xiè):指池塘边的小亭子,供游人休息和欣赏风景的地方。
2. 惬(qiè):感到满足或舒适。
3. 幽独(yōu dú):形容环境静谧,适合独居。
4. 狂吟(kuáng yín):指尽情地吟咏诗歌。
5. 学解嘲(xué jiě cháo):学习古人以诗歌表达自我排解或嘲笑世事。
6. 露荷(lù hé):指带露水的荷叶。
7. 风竹(fēng zhú):随风摇曳的竹子。
8. 相敲(xiāng qiāo):相互碰撞发出声响。
9. 丧志(sàng zhì):失去志向和理想。
10. 孤宦(gū huàn):指孤独的官吏生涯。
11. 忘机(wàng jī):忘却世俗的烦恼和纷争。
12. 澹交(dàn jiāo):淡泊的人际关系。
13. 仙山(xiān shān):指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山。
14. 如有分(rú yǒu fēn):如果有可能实现的话。
15. 三茅(sān máo):指茅山,位于江苏省,是中国道教的名山之一。
去完善
赏析
《池上》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郑谷通过对池塘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在仕途失意时的情感寄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池榭惬幽独,狂吟学解嘲”,诗人以池塘边的凉亭作为背景,表现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惬幽独”意为在孤独中找到宁静与舒适,反映了诗人在官场失意的现实面前,选择以自我宽慰的方式排解痛苦。“狂吟学解嘲”则表现出诗人通过写诗来释放内心的苦闷与惆怅。
颔联“露荷香自在,风竹冷相敲”,生动描绘了池塘周围的景色。清晨的露珠挂在荷叶上,散发着自然的清香;风吹过竹林,发出冷冷的声响,彼此相互应和。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也传达了诗人身处其中的愉悦心情。
颈联“丧志嫌孤宦,忘机爱澹交”,进一步表达了对官场的失望和对淡泊之交的珍视。“丧志嫌孤宦”意味着诗人厌倦了官场的纷扰与争斗,失去了原有的斗志;而“忘机爱澹交”则表示他更愿意与那些心性淡泊、不追逐名利的人相交。
尾联“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表明了诗人渴望避世隐居的愿望。这里提到的“仙山”和三茅指的都是传说中的仙境,诗人想象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步入这样的境地,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池上》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此时的郑谷已经步入老年,生活较为安定。在这首诗中,他以池塘边的景物为灵感,通过描绘荷花、蜻蜓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唐朝末年,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郑谷仍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风貌。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富有哲理,受到了后世文学家的推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