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七日观潮三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十七日观潮三首 其三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年-1102年),字无己,一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 陈师道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陈希亮曾任太学博士。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赋见长。宋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夕阳西下,余晖在汹涌的浪潮中起伏不定。
去完善
释义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玉杯:比喻潮水翻涌的形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妙的语言,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漫漫平沙走白虹”以宏大的视角勾勒出潮水奔腾的气势,形象地把潮头比作白色长虹,令人如临其境。“瑶台失手玉杯空”则运用神话元素,增添了画面的奇幻色彩,使读者联想到潮水的磅礴力量来源于天地之间。后两句“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转入细腻描写,将静态的天空与动态的江水结合在一起,形成强烈对比,凸显潮水的汹涌澎湃。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自然的雄浑之美,又流露出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作者陈师道正处于人生中较为困顿的阶段。他仕途不顺,生活清贫,但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与热爱之情。观潮是宋代文人的一种风尚,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陈师道在这样的时节来到江边,目睹了气势磅礴的潮水,内心受到极大震撼,遂写下这组《十七日观潮》诗。此为第三首,以生动传神的笔触描绘出潮水奔腾的壮丽景象,寄托了诗人胸中的豪情与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