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簿牡丹二首 其一
天与花王化日舒,可堪买酒共提壶。
荒凉洛苑芳菲甚,落寞扬州气味殊。
倾国几迷狂舞蜨,还钱不得迅飞凫。
清愁怀抱多春感,一苇悬知此意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与繁花共舞在春日里舒展,令人陶醉在这美景中,一起举杯欢庆。
荒废的洛阳花园依然美丽无比,扬州的韵味则独特非凡。
倾国的美女们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却无法得到自由飞翔的小鸟。
心怀忧愁的我充满了春天的感触,一束芦苇可以传递我对这美景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天与花王:天指大自然,花王是指牡丹,这里寓意牡丹是大自然赋予的美丽之花。
2. 化日舒:化日即变化的日子,这里指牡丹花开的日子;舒意为舒展,形容牡丹在阳光下盛开的样子。
3. 可堪:表示可以忍受的程度,意为勉强能承受。
4. 提壶:倒酒的器具。
5. 洛苑:洛阳的皇家园林,这里泛指富丽堂皇的园林。
6. 落寞:冷落;寂寞。
7. 扬州:中国古代文化名城,唐代诗人李白曾作诗“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扬州的美景。
8. 气味殊:殊意不同,这里指扬州与洛阳的牡丹气味有差异。
9. 倾国:比喻极美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牡丹花的美丽。
10. 狂舞蜨:形容飞舞的蝴蝶。
11. 迅飞凫:形容迅速飞翔的水鸟,这里用来形容赏花者的急切心情。
12. 清愁:淡淡的忧愁。
13. 多春感:春天的感觉很多。
14. 一苇:一片芦苇,这里代指水乡之地。
15. 悬知:凭空知道。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优雅。首先,诗人用“天与花王”来形容牡丹花的美丽,表达了牡丹花在阳光下的舒展之美。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洛阳、扬州等地的牡丹花海,展现了牡丹花的繁盛景象。诗中的“倾国几迷狂舞蝶,还钱不得迅飞凫”更是生动地描绘了蝴蝶飞舞、水鸟嬉戏的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然而,诗人在结尾处却笔锋一转,提到自己的“清愁怀抱多春感”,表达了自己面对美好景色的感慨之情。这种情感在最后的“一苇悬知此意无”中得到了体现,表明诗人虽然欣赏美景,却仍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惆怅之情。整首诗既有对牡丹花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许簿牡丹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个时期,薛季宣刚刚步入官场,担任京官,对未来充满期待。然而,此时的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内有政治斗争激烈,外有金国威胁。在这种背景下,薛季宣对于国家的前途感到忧虑,同时也对个人的前途感到迷茫。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富贵、繁荣,也是文人墨客常常歌颂的对象。在这首诗中,薛季宣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期许和对国家的担忧。他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赏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国家能够摆脱困境,重现昔日的繁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