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石应之提刑

标题包含
挽石应之提刑
昨岁吴六瞧,勤勤慰我穷。 归来愁未憗,想望渺难同。 契阔今三叹,交游并一空。 哀哀盖棺了,馀论若为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吴六来看望我,辛勤地安慰我的贫穷。 回家后忧愁仍在心头,离别的思念如烟波浩渺难以共享。 分别已有三年,但我们的友谊还在心中。 悲凉的是他已入土为安,对于他的评价该如何公正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应之:指宋代官员石应之。 2. 提刑:官职名称,宋代设有提点刑狱司,负责审理刑事案件。 3. 昨岁:去年。 4. 吴六:具体人物不详,可能是石应之的朋友。 5. 勤勤:形容热情诚恳的样子。 6. 慰我穷:安慰我的贫困境遇。 7. 归来:指石应之从远方归来。 8. 愁未憗:愁绪未能消除。 9. 想望:思念期待。 10. 渺难同:难以相同或相似。 11. 契阔:别离与相聚。 12. 三叹:多次感叹。 13. 交游:朋友间的交往。 14. 并一空:全部消失或丧失。 15. 哀哀:悲伤的样子。 16. 盖棺了:指人死后盖上棺材,表示生命已经结束。 17. 馀论:剩余的话语或意见。 18. 若为公:如何公正地评价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石应之提刑的哀悼之情。首联“昨岁吴六瞧,勤勤慰我穷”,回顾了两人去年在一起的时光,石应之的关心让诗人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颔联“归来愁未憗,想望渺难同”,描述了诗人回到故地后的孤独和思念,感慨自己和石应之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颈联“契阔今三叹,交游并一空”,表达了对故人离世的不舍与痛惜,同时感叹人生无常,昔日的朋友都已离去。尾联“哀哀盖棺了,馀论若为公”,传达了对逝者最后的哀思,希望石应之在天堂安息,不要受到世俗的评价。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石应之提刑》这首古诗是南宋著名诗人孙应时所创作的。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初期,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 孙应时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然而,在他青年时期,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对外又饱受金兵侵扰之苦,民生疾苦重重。孙应时目睹了这一系列的悲惨现实,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孙应时将自己的满腔热忱寄托在诗文中,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爱。他主张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期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力量,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激发他们的抗敌勇气。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