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禅起上人
真僧了无事,所得在安心。一衲浣常净,千峰坐最深。石窗摇水月,竹户掩秋阴。独坐拈花去,无言何处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真正的僧人早已心无挂碍,他们的心安在于内心的宁静。穿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僧袍,他们在山中的寺庙中深居简出。窗户上摇曳着水月的影子,竹林深处的门户掩映着秋天的阴凉。独自坐在那里,手捻着花朵,无需言语,一切都已找到归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禅起上人:即指这位禅起法师。上人是对有德行僧人的尊称。
2. 真僧了无事:真僧,真正修为的僧人;了无,完全没有;事,世俗事务。这句是说真正的修行者不会为世俗的事务所困扰。
3. 所得在安心:表示领悟到了内心的安宁,得到了人生的真谛。
4. 一衲浣常净:衲,僧衣;浣,洗涤;常净,经常保持洁净。这句形容禅起上人生活简朴而内心清净。
5. 千峰坐最深:千峰,形容山峰众多;坐深,静坐修炼的时间长。这句赞许禅起上人悟道修行深厚。
6. 石窗摇水月:石窗,用石头做的窗户;水月,水中月影,形容空灵、纯净的事物。这句形象地描绘了禅起上人所处环境的清静雅致。
7. 竹户掩秋阴:竹户,竹子做的门;秋阴,秋天的阴影,借指幽静的环境。这句进一步强调禅起上人所处环境的宁静。
8. 独坐拈花去:拈花,摘取花朵,这里表示思索;去,离去。这句说禅起上人在独自思考或冥想时离开。
9. 无言何处寻:寻,寻找。这句意味着虽然禅起上人已离去,但他留给我们的智慧是无言的,我们无法寻找到,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悠闲自在的高僧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首联通过“真僧”和“了无事”的描述,展现了禅起上人的超然物外、无所牵挂的境界。颔联则通过“一衲浣常净,千峰坐最深”进一步表现了禅起上人内心的宁静与执着。颈联中,诗人用“石窗摇水月,竹户掩秋阴”的场景描绘,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清幽脱俗的世界。尾联则借禅起上人拈花微笑的形象,表现出禅师内心的深邃与智慧,以及对世间万事皆空的领悟。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禅宗生活的意境,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禅起上人》是何绛的一首古寺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初的晚唐时期。此时正值大唐帝国衰落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何绛身处其中,深刻感受到了时局的艰难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他的诗歌大多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在这首《赠禅起上人》中,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僧人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佛门清静无为世界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世俗纷扰的批判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又体现出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