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头春日

标题包含
江头春日
风煖旗亭煮酒香,醉醒始悟是他乡。 驾言行迈路千里,岂不怀归天一方。 春事渐消鶑语老,离愁偏胜柳丝长。 无聊莫向城南宿,淡月梨花正断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下的酒旗在旗亭下飘飘扬扬,浓烈的酒香扑面而来,让我喝得微醺。待到酒醒之后,我才恍然发现,这里并非故乡。驾着马儿行程千里,我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对家的眷恋。春天正在逐渐离去,黄莺的叫声已经显得有些沧桑,离别的愁绪却比长长的柳丝更加让人难以忍受。无聊的时候不要去城南过夜,那淡淡的月光和如雪的梨花只会让人的悲伤更加强烈。
去完善
释义
《江头春日》注释: 1. 真山民:南宋诗人,本名蒋竹山,因晚年隐居于真山(在今浙江瑞安境内)而得名。 2. 风煖旗亭煮酒香:煖,温暖;旗亭,酒楼;煮酒,用酒酿烹饪的食物。这句意为在温暖的天气里,酒楼里的酒香扑鼻而来。 3. 醉醒始悟是他乡:这句写作者醉酒后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异乡。 4. 驾言行迈路千里:驾言,指驾着车马;行迈,行走;这句形容驾车走了很远的路程。 5. 岂不怀归天一方:怀归,怀念故乡;天一方,遥远的地方。这句表示离家已经很远,怎能不思念故乡? 6. 春事渐消鸎语老:春事,春天的景象;渐消,逐渐消失;鸎语,莺啼声;老,衰老。这句描述春天的景象逐渐消退,莺啼声也变得苍老。 7. 离愁偏胜柳丝长:离愁,离别时的愁绪;偏胜,特别强烈;柳丝长,形容柳树枝条柔软且长。这句表达离别时的愁绪特别强烈,仿佛比柳树枝条还要漫长。 8. 无聊莫向城南宿:无聊,无所事事;莫向,不要走向;城南宿,城南的住宿。这句劝诫人们无聊时不要去城南过夜。 9. 淡月梨花正断肠:淡月,月色暗淡;梨花,梨花的景象;断肠,极度悲伤。这句描绘了在月色暗淡的夜晚,看到梨花飘落的景象让人倍感忧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他乡的孤寂之情。首联“风煖旗亭煮酒香,醉醒始悟是他乡”,描述了诗人在外旅行时感受到的温暖与醉意,通过酒香的渲染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颔联“驾言行迈路千里,岂不怀归天一方”,表达了诗人虽然离开家乡,但心中仍然牵挂着远方的家。颈联“春事渐消鶑语老,离愁偏胜柳丝长”,通过对春天的景物描绘,如莺语和老柳丝等,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离别愁绪。尾联“无聊莫向城南宿,淡月梨花正断肠”,则表达了诗人在这般离愁中无法入睡的心情,只能望着窗外淡淡的月光和梨花黯然神伤。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头春日》是南宋诗人真山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真山民(1256-?),本名不详,字子元,自号“真山民”,浙江温州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人,生逢乱世,曾参加过抗金斗争。晚年隐居江南一带,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其次,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末年,当时金兵入侵,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国家局势岌岌可危。真山民在抗金斗争中失去了家人和家园,被迫流亡江南。在这个特殊时期,他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再次,我们来看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投身抗金斗争,真山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 综上所述,《江头春日》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末年,真山民作为一位参加抗金斗争的文人在失去家园后,通过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