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凤栖寺
十载重游古凤栖,莲宫新遶绿杨堤。
欲谈世事佛无语,不管客愁禽自啼。
苔滑空廊妨散步,尘昏老壁失留题。
僧家田地邻家种,菜甲春风绿满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年后再访古老的凤凰栖息之地,崭新的莲花宫殿围绕着绿色的杨柳河堤。
想谈论世间事,佛像却默默不语;不管游人的忧愁,鸟禽自顾自地啼鸣。
苔藓湿滑让走廊变得难以行走,尘土蒙蔽了墙壁上的往昔痕迹。
僧家的田地与邻居共享,春风吹过,绿叶覆盖了整个菜畦。
去完善
释义
1. 古凤栖:指凤栖寺,具体位置不详。凤栖,意指凤凰栖息之地。
2. 莲宫:佛教寺庙的别称。
3. 杨堤:杨树下的堤岸。
4. 世事:世间事务,泛指社会现象和政治情况。
5. 佛无语:佛教用语,表示佛陀对世间事物的沉默或沉默不语。
6. 客愁:旅居在外产生的忧愁情绪。
7. 禽自啼:鸟类自然鸣叫。
8. 苔滑:青苔湿滑。
9. 空廊:无人行走的长廊。
10. 妨:阻碍。
11. 尘昏:尘土飞扬。
12. 老壁:古老的墙壁。
13. 留题:留下墨宝或诗句。
14. 僧家田地:僧人的家园。
15. 邻家种:附近的农田。
16. 菜甲:蔬菜的叶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故地重游的心情和所见所闻。诗人以“十载重游”开篇,表达了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之感。接下来描述寺庙周围的景色,用“绿杨堤”、“莲宫”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欲谈世事佛无语”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佛法的理解,“不管客愁禽自啼”则暗示了诗人的忧愁心情。
诗人通过“苔滑空廊”和“尘昏老壁”表达出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感慨。同时,“僧家田地邻家种,菜甲春风绿满畦”两句展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生活画面,反映出诗人在复杂世界中寻求简单生活的理想。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现实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凤栖寺》是南宋诗人真山民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74年,即南宋度宗咸淳十年。
在这一年里,真山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抱负无法施展,于是寄情山水,以诗为伴,游览了位于浙江绍兴的凤栖寺。凤栖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传说曾有凤凰栖息于此,故得名。
这一时期,南宋王朝已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边疆,朝廷内部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然而,真山民并没有被时代的苦难所压倒,他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游历名山大川,寻找心灵的慰藉。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凤栖寺周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恬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