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渔浦晚秋旅怀

标题包含
渔浦晚秋旅怀
西风吹梦越中游,剪剪轻寒入短裘。 雁字不将乡信写,蛩声空和旅吟愁。 邮亭冷雨孤灯夜,渔市斜阳一笛秋。 是处山川即吾土,仲宣何用怯登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西风让我在梦中穿越到远方,丝丝凉意透过短袍。 大雁并没有带来故乡的消息,蟋蟀的叫声却触发了游子的愁绪。 客店中的我独对冷雨孤灯,而渔船旁的集市则在夕阳下传来悠扬的笛声。 这里的大山大川都是我的土地,王粲又何必害怕登上高楼呢?
去完善
释义
1. 西风:指秋风,因为多从西面吹来,所以叫西风。 2. 越中:古代地区名,大致范围包括今天的浙江大部和福建北部,这里用来泛指江南地区。 3. 剪剪:形容轻微寒冷的感觉。 4. 短裘:短款的皮衣或者毛衣,用于保暖。 5. 雁字:大雁飞行时排成的字形状,古人常常通过观察大雁的飞行情况来判断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6. 蛩声:指的是蟋蟀的叫声,因为在秋天的时候蟋蟀鸣叫,所以蛩声常常被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 7. 邮亭:古代的驿站,供传递官府文书的人休息的地方。 8. 渔市:渔民交易鱼货的市场。 9. 一笛秋:这句诗描绘的是夕阳西下,渔村港口渔船归航的画面,渔民们吹着笛子,诉说着秋天收获的喜悦。 10. 是处:每一个地方。 11. 仲宣:王粲的字,东汉末年文学家,曾作《登楼赋》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渔浦晚秋旅怀》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深秋的景色中寄寓的深沉感慨。诗人以秋风、雁阵、蟋蟀、冷雨、孤灯、渔市等自然景象,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悲凉而惆怅的氛围,表达了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家乡的情感。诗中的“仲宣何用怯登楼”一句用典故借喻诗人虽身处异乡的困境之中,却仍能泰然自若,表现出其豁达的胸怀和坚韧的性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抒情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浦晚秋旅怀》是元末明初诗人真山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末年,公元14世纪下半叶。 在这个时期,元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真山民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一生都在战乱中度过,曾在地方做过小官,后因战乱弃官归隐山林,过着清苦的生活。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常常游览山水,以抒发心中的感慨。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创作的。他在诗中以“渔浦”为背景,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色,表达了自己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身处乱世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