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
颜不常朱鬓易斑,流光难驻两跳丸。
一年又是等闲过,百岁只消如此看。
把酒何曾长在手,种桃能得几凭栏。
痴人醉梦不知醒,日夜双眉抵死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脸色不会永远红润,头发容易变白,时光流逝难以停留,就像两个跳跃的弹丸。
一年又这么过去了,百年的岁月也只不过是这样看待而已。
手中拿着酒,哪能长久相伴,种植桃树又能靠着栏杆几次呢?
愚蠢的人沉浸在梦境中,不知道醒来,日日夜夜皱着眉头。
去完善
释义
1. 颜不常朱:意指容颜不复红润。朱,红色。
2. 鬓易斑:意指头发逐渐变白。斑,斑点,这里比喻头发变白。
3. 流光难驻:时光流逝难以留住。流光,流逝的时光。驻,停止。
4. 两跳丸: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跳丸,比喻时间短暂。
5. 等闲:轻易地,随随便便地。
6. 百岁:泛指人的一生。
7. 手:把持,掌握。
8. 种桃:指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中种植桃树的故事。
9. 凭栏:依靠栏杆。
10. 痴人醉梦:沉迷不醒的人。痴人,指沉迷于某事的人。
11. 抵死攒:拼命地皱眉。抵死,拼死,拼命。攒,聚集,皱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为主旨,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真性情和独特的审美观。诗歌的首联就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思:容颜易老,时光流转匆匆,无法阻挡。接下来的颔联则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令人惋惜。诗人在颈联中借用“把酒”和“种桃”两个意象,表现出对于岁月流逝、梦想与现实的纠结。尾联则以“痴人醉梦不知醒”这一警句收尾,深刻地揭示了人们总是在不自觉地追求名利,却忽略了生命本身的宝贵。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使人深感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从而引发思考如何珍惜当下,把握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暮》是南宋诗人真山民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真山民作为南宋遗民,经历了国家灭亡、政权更迭的剧变,人生际遇可谓跌宕起伏。
南宋末年,蒙古势力逐渐壮大,开始对南宋发动侵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南宋政权逐渐衰弱,最终于公元1276年被元朝所灭。真山民身为南宋遗民,亲眼目睹了国家山河破碎、民生疾苦的现实,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即从宋朝过渡到元朝。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民分为四等,汉族地位最低,受到严重的压迫。此外,元朝还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由于对汉人的歧视,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士人阶层普遍感到前途渺茫。
在这样的背景下,真山民创作了这首《岁暮》,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诗中通过描绘岁暮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成为后世研究宋末元初历史、文学的重要资料,也展现了真山民作为诗人、爱国者的崇高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