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
一叶薰风带暑回,雨添浓翠暗庭槐。
不随春去鶑犹在,好竞时妆榴又开。
剪尺旋栽新白苎,杯盘聊荐旧青梅。
箧中敝扇投闲久,依旧团团入手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阵带着热气的熏风吹过,雨水滋润了浓密的槐树绿叶。
莺鸟并不随着春天离开,石榴花却为了争夺春光盛开。
裁剪刀新种的白苎麻,端起酒杯品尝青梅果。
箱子里闲置已久的扇子,依然在手掌中团成圆形。
去完善
释义
1. 真山民:南宋末遗民诗人,原名祖可,字寿卿,金坛(今江苏常州)人。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不详。
2. 一叶薰风:薰风,南风或东南风;一叶,一片树叶。熏风带来了夏日的气息,使得树木繁茂。
3. 带暑回:表示夏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
4. 雨添浓翠:表示夏天雨水充沛,使得树木更加茂盛。
5. 庭槐:庭院中的槐树。
6. 不随春去鶑犹在:这里的“莺”指的是黄莺,春天的时候黄莺的叫声十分动听,而这里说“不随春去”,意味着到了夏天,黄莺仍然存在。
7. 好竞时妆榴又开:意指石榴花争相开放,如同争艳的妆容。
8. 剪尺旋栽:剪尺,剪刀与尺子,此处的意思是用剪刀裁剪,用尺子测量。旋栽,立刻种植。这句话表达了农民立即开始种植新的作物的场景。
9. 新白苎:即新鲜的苎麻,一种常绿灌木,可以制作成麻布。
10. 杯盘聊荐:即把青梅放在杯盘上共享。
11. 青梅:绿色的梅子,通常未成熟时就摘下食用。
12. 箧中敝扇:意指将破旧的扇子放入箱子中不再使用。
13. 团团:圆形的物体。此处表示扇子的形状。
14. 入手来:手拿之物。这句表达作者依然习惯拿着扇子乘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初夏的景色和生机盎然的生活情景。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开篇,用“薰风”、“暑回”、“浓翠”等词语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夏天场景。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述了初夏的季节特征:春去但莺鸟仍在,石榴花又盛开。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变化观察,表达了时光流转的生命哲学思考。接下来的两联则转向人们的日常生活,诗人剪栽白苎并品尝青梅,享受着初夏带来的愉悦。最后诗人提到自己长久未用的团扇,依然完好如初,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生活静好。整首诗流畅且富有意蕴,既有自然之美也有生活之趣,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夏》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真山民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
真山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虽为士人却未入仕,生活颇为困顿。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取得成功。这种人生的失落和挫败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的腐朽统治导致了民众疾苦和社会矛盾激化。真山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民生和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时政的不满。
初夏时节,阳光和煦,草木葱郁,这本应是充满希望的季节。然而,真山民却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忧虑和无奈。他通过对初夏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哀愁。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反映了诗人在历史大变革时期的痛苦挣扎和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