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伯山居 其二
寒灯几拨尽,借问夜何其。
旧梦青灯在,新愁白发知。
昔为三遶鹊,今作五藏龟。
多谢梅梢月,留人得睡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灯火已经快燃尽,请问现在深夜几点了?
曾经的梦想和青灯还在眼前,新的忧虑和白发却已清晰可见。
以前像绕树三匝的喜鹊,如今却变成了躲藏的乌龟。
感谢梅花枝头的月亮,让人得以延迟入睡。
去完善
释义
1. "寒灯":指清冷的灯火,暗示环境的萧瑟。
2. "拨尽":指灯火即将燃尽。
3. "借问":请教的意思。
4. "夜何其":指夜晚的时间。
5. "青灯":形容孤寂的生活。
6. "新愁":指新的烦恼。
7. "白发":代指年龄增长,表示忧愁的程度加深。
8. "昔":过去的时候。
9. "三遶鹊":这里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的故事,他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10. "五藏龟":古人以龟甲占卜吉凶,占卜时须将龟放入火上烤至龟甲裂开,称为“五藏”。
11. "多谢":表示感谢。
12. "梅梢月":梅花开放的景象,这里寓意春天的到来。
13. "留人":挽留别人。
14. "得睡迟":可以晚一点睡觉。
去完善
赏析
《李修伯山居 其二》这首诗词是元代诗人真山民所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山中夜景和自身心境的变化,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联“寒灯几拨尽,借问夜何其。”描述了诗人在山中独居的情景。寒冷的夜晚,灯火即将燃尽,诗人不禁询问时间已到了什么时候。这两句营造出一种寂静、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时间的感悟。
颔联“旧梦青灯在,新愁白发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过去的美梦如同青灯一样仍在心中,而新的忧愁却随着白发的增多愈发明显。这一联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挣扎,也反映出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
颈联“昔为三遶鹊,今作五藏龟。”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自己,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曾经的少年壮志如今已成为五藏龟般的隐士生活,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尾联“多谢梅梢月,留人得睡迟。”则以梅花和月光作为象征,表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虽然生活充满困扰和忧虑,但诗人依然感激大自然的美景,让它成为自己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修伯山居 其二》是南宋诗人真山民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之际,即公元1270年至1368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南宋交替和元朝统治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首诗的创怍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首先,诗人真山民本名李祥甫,因生活在一个以山为屏障的隐居环境中,取号“真山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远离尘世喧嚣的山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其次,由于诗人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南宋末年,国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严重,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了归隐山林,以此逃避现实。在诗人笔下,山居生活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表达了他对宁静、和平生活的追求。再次,诗人描绘了山间景色及自然现象,如泉声、月色等,反映了其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