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永嘉梦草堂

标题包含
题永嘉梦草堂
留得斯堂万古名,江山不敢闭英灵。 池光曾染吟边墨,草色犹如梦里青。 南浦诗香流未歇,东家魂冷唤难醒。 当时园柳俱尘迹,惟有鸣禽尚可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保留这伟大厅堂千古留名,江山美景都不敢掩盖英勇之灵。池塘水光曾被我用来沾染诗歌的痕迹,草地绿意仿佛如梦境中的生命之青。南浦的诗篇流传不断,东边的主人却已沉睡不醒。那时候花园的柳树都已被岁月覆盖,只有那些歌声和鸟鸣依然可闻。
去完善
释义
1. 题:是古代诗人对诗歌作品的题目或标题,这里指这首诗的主题为“永嘉梦草堂”。 2. 真山民:作者,身份未知,但据诗的内容,可能是一位居住在温州地区的诗人。 3. 斯堂:这里指的是“永嘉梦草堂”,即诗人所描绘的这所草堂。 4. 万古名:指这所草堂在历史长河中一直享有盛誉。 5. 江山:指河流山川,这里是指周围的自然环境。 6. 闭英灵:关闭、遮盖住英灵之气,这里是以拟人手法形容江山不敢掩盖这所草堂的英灵之气。 7. 池光:池塘水面反射出的光芒。 8. 吟边墨:作诗时留下的笔墨痕迹。 9. 南浦:泛指南方的水边。 10. 诗香:这里比喻诗歌的美妙韵味。 11. 东家:诗中的主人,这里指的是永嘉梦草堂的主人。 12. 魂冷:指诗人的精神孤独。 13. 呼唤难醒:呼唤却无法使精神得到慰藉。 14. 园柳:园中的柳树。 15. 尘迹:尘世的痕迹,指时间的流逝。 16. 鸣禽:叫鸣的鸟类。
去完善
赏析
《题永嘉梦草堂》这首诗是元朝诗人真山民为“永嘉梦草堂”所写。诗中描绘了草堂的情景与氛围,表达出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热衷和执着。同时,通过对草堂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于永恒的艺术成就的追求。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赏析: 首联“留得斯堂万古名,江山不敢闭英灵”,展现出草堂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朽地位。诗人强调草堂的重要价值,以表达对“永嘉梦草堂”的敬仰之情。同时,借用“江山不敢闭英灵”这一说法,赋予草堂一种神秘的氛围,使其成为承载着诗人理想和精神的地方。 颔联“池光曾染吟边墨,草色犹如梦里青”,描绘了草堂周边的环境之美。通过对水池光影和草地颜色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草堂周围宁静宜人的自然景观。其中,“吟边墨”意味着诗人在此留下过诗篇,将诗意融入草堂环境之中。而“草色犹如梦里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草堂的美好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颈联“南浦诗香流未歇,东家魂冷唤难醒”,借用了“南浦”和“东家”这两个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涵。通过对比南浦的诗香和东方之家的冷淡,暗示出诗人所处时代的繁华与没落。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的热情和执着,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坚守自己的信仰。 尾联“当时园柳俱尘迹,惟有鸣禽尚可听”,以柳絮飘零作比,寓示时光流逝、人事沧桑。虽然曾经的园林风光已不再,但鸣禽之声依然可闻。这种宁静的氛围恰恰呼应了诗人对草堂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题永嘉梦草堂》一诗通过描绘草堂的美景和叙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对永恒艺术成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永嘉梦草堂》这首诗是元朝诗人真山民的作品,创作于元朝时期。在元朝这一特殊时期,社会政治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关系紧张,人民生活困苦。 作为诗人,真山民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诸多磨难。他原本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但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被迫离开家乡,来到了相对偏僻的永嘉地区。在这里,他建立了一个简陋的草堂,开始了艰难的耕作生活。尽管生活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个时期,元朝统治者对汉人的压迫和对文化的摧残使得知识分子倍感痛苦。真山民作为一个有理想的文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家园的热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题永嘉梦草堂》,表达了他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