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舟中峡口

标题包含
舟中峡口
乱山如碧玉,处处见鹃花。 水涨傍分港,舟行倒走沙。 宿依沽酒市,饭过钓鱼家。 喜脱风波险,推篷数暝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群山仿佛是一块块碧绿的玉,杜鹃花在这片土地上争相开放,触目皆是。河水在港湾旁涨起,小船在河面上颠簸而行,留下倒影在水中。我们选择在酿酒的市场过夜,在渔家的餐桌上过夜。欢喜的是终于摆脱了风波的危险,于是推开篷窗欣赏傍晚归巢的乌鸦。
去完善
释义
1. 真山民:元朝诗人。原名不详,因为喜欢青山而自号“真山民”。 2. 乱山如碧玉:这里把杂乱无章的山比喻成绿色的玉石。 3. 鹃花:杜鹃花科杜鹃属的植物,花朵为红色或粉红色。 4. 傍分港:分港,是指江河的分岔处;傍是靠近的意思,所以这里指的是靠近江河分岔处的地方。 5. 倒走沙:河床因水流冲刷形成沙滩,因江流速度和水量的变化,沙滩的位置会移动。"倒走沙"是当地渔民对这种移动的观察体验的描述。 6. 沽酒市:沽,卖的意思;沽酒市就是卖酒的市场。 7. 钓鱼家:在河边钓鱼的人家。 8. 推篷:推开船舱的篷子,可见夜晚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舟行途中所见的美丽山水和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人以生花妙笔将山、水、花、鸟等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生动形象,极富生活气息。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面对风波险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中峡口》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真山民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末年。 在南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作为南宋末年的士人,真山民深感国家命运危在旦夕,忧心忡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真山民本名魏峻,字仲高,号真山民。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多次落第。这使得他对官场产生了厌恶,转而投入到诗歌创作之中。他的诗歌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在《舟中峡口》这首诗中,真山民以舟行峡口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诗中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还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