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朱溪涧

标题包含
朱溪涧
路转峰回又一村,天寒大半掩柴门。 云融山脊岚生翠,水嚼沙洲树出根。 任拥重裘风亦冷,未投荒店月先昏。 今宵只傍梅花宿,赢得清芬入梦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路径蜿蜒山峰环绕着另一个村庄,天气寒冷村民们大都已经闭门不出。 云彩在山脊上飘散,山间绿野越发翠绿,流水在沙滩上潺潺,岸边树木扎根生长。 任凭身上披着厚重的毛皮衣保暖,但寒风依然刺骨,月亮还没有落到荒凉的旅店就已经变得昏暗。 今晚就靠近梅花边住宿,能闻到它的清香进入梦境。
去完善
释义
《朱溪涧》:本诗描写了作者在冬天的某个夜晚沿着朱溪涧行走的所见所感。 1. 真山民:元朝后期诗人,以描绘山水景色著称。 2. 路转峰回又一村:描述道路曲折,山峰环绕,又到一个村子。 3. 天寒大半掩柴门:天气寒冷时,村民大部分时间都紧闭柴门。 4. 云融山脊岚生翠:云雾消散后,山脊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 5. 水嚼沙洲树出根:流水冲击沙滩,树木扎根在水边。 6. 任拥重裘风亦冷:尽管身穿厚重的皮袍,仍然感到寒风刺骨。 7. 未投荒店月先昏:还没有找到可以歇脚的客栈,月亮就已经西沉。 8. 今宵只傍梅花宿:今晚只能依偎着梅花的芳香入睡。 9. 赢得清芬入梦魂:梦中能够闻到梅花那清新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朱溪涧》是元朝诗人真山民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诗人在游历过程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全诗结构紧凑,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首联“路转峰回又一村,天寒大半掩柴门”,诗人通过曲折的山路、山峰的回环以及村庄的出现,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村景象。同时,以“天寒大半掩柴门”来形容天气寒冷,村民闭门不出,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关注和人文关怀。 颔联“云融山脊岚生翠,水嚼沙洲树出根”,诗人通过对云的流动、山的翠绿、水的奔流和树的扎根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其中,“嚼”字形象地描绘出水冲击沙洲的景象,“出根”则表现出树木顽强的生命力。 颈联“任拥重裘风亦冷,未投荒店月先昏”,诗人通过自身感受,表达了在寒冷的天气中仍然坚持前行的决心。同时,以“未投荒店月先昏”来形容夜晚的来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尾联“今宵只傍梅花宿,赢得清芬入梦魂”,诗人选择在梅花旁过夜,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赢得清芬入梦魂”也象征着诗人希望借此机会获得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溪涧》是南宋诗人真山民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小溪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创作背景:公元1259年,正值南宋末期,蒙古军队南侵,中原地区战乱不断。此时,真山民因避战乱而流寓江南,以山水为寄托,创作了大量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这一年,真山民游览了朱溪涧,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朱溪涧》。 在创作这首诗时,真山民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原本是一名官员,但由于政坛斗争被迫离开官场,流寓江南。这一时期,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然而,在面对美丽的山水时,他的心情得到了暂时的慰藉,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南宋晚期,蒙古军队南侵,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南宋政权腐败,政治斗争激烈;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相对繁荣,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流寓于此,以山水为寄托,创作出大量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这些背景知识都为真山民创作《朱溪涧》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历史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