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枕上偶成

标题包含
枕上偶成
长夜更难晓,天寒吟思清。 梦魂山馆枕,灯影雪窗檠。 守拙踈生理,安贫识世情。 凄风响簷竹,岂是不平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漫长的夜晚更难以了解,天气寒冷使人思绪清晰。 梦魂在山间驿站沉睡,灯光映照在雪中的窗户。 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贫穷来认识世界。 寒冷的风吹过屋檐的竹子,发出不平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枕上偶成》真山民: 1. 长夜更难晓:长夜,漫长的夜晚;难晓,难以破晓。 2. 天寒吟思清:天寒,天气寒冷;吟思,诗词的构思与创作;清,清晰明了。 3. 梦魂山馆枕:梦魂,梦境与思绪;山馆,山野间的客舍或驿站;枕,枕头。 4. 灯影雪窗檠:灯影,灯光映照下的影子;雪窗,覆盖着白雪的窗户;檠,支撑灯盏的木杆。 5. 守拙踈生理:守拙,保持质朴无华的生活态度;踈生理,疏理生活规律。 6. 安贫识世情:安贫,安心于贫困的生活状态;识世情,了解社会人情世故。 7. 凄风响簷竹:淒风,寒风;簷竹,房檐下挂着的竹子。 8. 岂是不平声:岂是,难道是;不平声,表示不满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枕上偶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长夜中辗转难眠的情景。诗人以清冷的吟咏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忧虑。首联“长夜更难晓,天寒吟思清”,描述了冬夜漫长且难以转瞬即逝,寒冷的气氛令人深思。颔联“梦魂山馆枕,灯影雪窗檠”则进一步细化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梦里徘徊在书房之中,现实的孤寂则在雪窗摇曳的灯光下显得更为真切。颈联“守拙踈生理,安贫识世情”传达了诗人甘愿坚守简朴生活、了解世俗常态的人生态度。而尾联“凄风响簷竹,岂是不平声”则借由风的悲鸣传达了诗人内心不平的感受,引发读者共鸣。总的来说,本诗通过对具体场景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枕上偶成》这首诗,出自于元末明初诗人真山民之手。其真实名号为贾闰父,生活在元朝后期和明朝初期的动乱时期。他在世时诗名甚高,然仅存诗作五十余首传世。本诗为其中较为著名的一首。 在14世纪下半叶的动荡时期,蒙古帝国逐渐衰落,天下群雄逐鹿,真山民亦身处这样的历史漩涡之中。他以敏锐的目光洞察世事沧桑,历经元朝末年的战乱、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交织激荡。他心中的忧虑和悲愤之情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枕上偶成》以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一枕”来寓意自己内心的沉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通过对过去的追思和对未来的忧虑揭示了世间事的无常。诗人怀着对人生的深切理解,将这种思想寄托在诗中,使作品呈现出深沉且极具深度的艺术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