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陆伯微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赠陆伯微三首 其二
斗大书斋以絜名,冰壶表里要清明。 如今尘土填胸臆,幸挽沧浪为濯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号絜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杨简、陆九渊、舒璘并称“甬上四先生”。 袁燮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师从陆九渊,深受其影响。乾道五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斗大:形容东西极大或数量极多。这里是说“大大的书房”。 2. 絜名:清洁名誉。 3. 冰壶: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4. 表里:内外,这里是指书房的内外都要求整洁清晰。 5. 清明:指道德品行清廉正直。 6. 尘土填胸臆:意思是心里有很多杂念,感觉像是被尘土塞满了一样。 7. 幸挽沧浪:引用了《楚辞·渔父》中的句子,表示作者愿意努力排除杂念,修养身心。 8. 濯缨:用清水冲洗冠缨,喻指修养身心的行为。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袁燮以斗大的书斋和冰清玉洁的壶来形容陆伯微的精神境界。诗中的“清明”既指内心的清澈,也暗示着崇高的道德观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诗人的心灵却被尘世的纷扰所困扰。为了摆脱这些困扰,他希望能像古人一样,面对江水洗濯自己的帽带,象征着对自己的净化和提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纯洁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陆伯微三首 其二》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诗人袁燮(1144-1224)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正值宋金和战之际。 在这一时期,袁燮曾担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等职位,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提倡儒家学说,并著有《文集》传世。他一生勤奋治学,道德高尚,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在金兵入侵的压力下,朝廷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意见分歧严重。在政治生活中,权臣当道,百姓生活困苦。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袁燮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指导,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命运,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 《赠陆伯微三首 其二》这首诗描绘了袁燮对友人陆伯微的深厚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在诗中,他以草木比喻人生,以山水寄托理想,表达了他对友谊、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