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度东湖
宿霭埋山未肯收,晚风吹雨湿衣裘。
渔舠一叶烟波里,添我胸中万斛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云雾依然在山间弥漫不肯散去,晚风带着雨滴打湿了衣衫。
渔船在烟雾弥漫的湖面上轻轻荡漾,更增添了心中无尽的哀愁。
去完善
释义
1. 宿霭:久聚的云气。
2. 埋山:覆盖在山上的云气。
3. 未肯收:不愿散去。
4. 晚风:晚上的风。
5. 渔舠:小渔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中游览东湖的情景。首句“宿霭埋山未肯收”描绘出山中雾气弥漫、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晚风吹雨湿衣裘”则表达了风雨交加的天气,让诗人的衣服沾湿了。这两句为后面描绘东湖景象和表达诗人情感作了铺垫。
第三句“渔舠一叶烟波里”,通过“渔舠(dāo)”这一词语将读者带入烟雨迷蒙的东湖水面上,感受渔船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漂泊的景象。而第四句“添我胸中万斛愁”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游览东湖时的内心情感:看到美丽的湖光山色,感受到渔船漂泊不定的生活,不禁引发了诗人心中深深的忧虑与哀愁。这种忧愁之感与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相融合,使得整首诗具有深沉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度东湖》是南宋诗人袁燮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90年至1208年之间,即南宋中期。在这段时间里,袁燮曾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等官职,主持教育,并致力于培养人才。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屡次南下侵扰,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文人墨客的袁燮,在面对国家危难之时,以诗歌表达出自己的忧虑和关切之情。他曾在《雨中度东湖》一诗中写道:“湖上青山展翠屏,湖头细雨蘸湘灵。洞庭草木今何在?只有黄陵庙里听。” 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