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常牧溪猿图

标题包含
常牧溪猿图
霜堕群林空,一啸千岩静。 耿耿殊有情,劳生发深省。 抱子攀危条,清兴在高远。 一点钟爱心,业风吹不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霜露降临,树林显得格外空灵。我一声长啸,使得山岩中的生灵都沉静下来。这深深的情意,让我深深反思着。 抱着孩子攀爬在险要的枝条上,我的情感却显得更加高远而清澈。这种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就算被世俗之风也无法吹断。
去完善
释义
1. 释智愚:诗人名字,是宋朝的一位僧人,以诗才著名。 2. 《常牧溪猿图》:题目,这是一幅描绘牧溪中的猿猴的画卷。 3. 霜堕群林空:描写秋天来临,霜落满地,树木光秃的景象。"坠霜"可以理解为霜降。 4. 一啸千岩静:描述猿猴一声长啸,使周围的山石都显得宁静。"一啸"就是一声长啸。 5. 耿耿殊有情:形容猿猴的目光炯炯有神,显得十分有感情。"耿耿"在这里意为明亮、专注。 6. 劳生发深省:看到这幅画,让人深思反省。"深省"指深刻反思。 7. 抱子攀危条:描摹母猿带着幼猿攀爬险峻的山岩。"抱子"即抱着幼崽。 8. 清兴在高远:寓意其清雅的兴致高洁而深远。"清兴"指的是清雅的兴致。 9. 一点钟爱心:意味着一颗充满爱心的火种。"钟爱"表示格外喜爱。 10. 业风吹不断:比喻爱心的力量强大,能抵御世间的风风雨雨。"业风"指烦恼、苦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面,以猿猴为主角,传达出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魅力。诗人用“霜堕群林空”这一句展现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为整幅画布上涂上了一种寒冷的氛围。然而,这种冷峻却未能掩盖住“一啸千岩静”中的生机盎然,在寒冷的空气中,诗人通过“一啸”的猿鸣声感受到大自然中生命力的顽强与活力。 紧接着,诗人在“耿耿殊有情”中表达了对这只啼鸣的猿猴的欣赏和感慨。它独具特色的叫声让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尽管生活在这艰难的环境里,但它们依然努力地活着,这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接下来的“抱子攀危条”是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这幅画中母猿怀抱小猿攀登险峻树木的场景,这一情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切关爱,以及在艰难环境中无畏前行的精神。最后,诗人用“一点钟爱心,业风吹不断”作为总结,表明即使在这种恶劣环境中,母爱这一人类共有的情感并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击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常牧溪猿图》是南宋诗人释智愚的一首描绘自然界生灵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公元12-13世纪),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诗才,表达了对于和谐自然界的向往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注。 在这个时期,释智愚作为一名僧人,他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物,这使他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深刻的了解。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战争、压迫的忧虑。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诗篇中也有所体现,如《野望》、《思乡》等。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浓厚,文学创作非常活跃。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诗篇。释智愚作为其中的一员,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