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日食罪言

标题包含
日食罪言
皇帝十四载,新元纪嘉熙。 仲冬戊寅朔,午漏方中时。 朔风震丘壑,猛籁号枯枝。 黯如商雪天,四野昏垂垂。 昼炊烟始息,暝色来庭帷。 鸡登杙榤立,鸟急林梢栖。 颇讶南至后,晷度宜舒迟。 胡为景尚促,疾甚驹隙驰。 儿童忽走报,日壁无全规。 仓忙出仰视,如月初蛾眉。 金乌失焰彩,玉象潜光辉。 苍天玳瑁色,列宿争依稀。 老稚相喧呼,伐社沸鼓鼙。 不知何物怪,掩此清阳晖。 吾闻阴阳家,日月以历推。 日迟月行速,赢缩数不齐。 遇朔必会合,差忒无毫厘。 气盛或相掩,二曜斯一亏。 望日日掩月,阳感阴故衰。 朔日月掩日,阴盛阳乃微。 又闻玉川子,月蚀曾有诗。 谓此日月者,天眼生东西。 两眼不相攻,相食其说非。 食月乃蟆精,伊戚盖自贻。 吾观作诗人,志各有所之。 玉川特寓谏,假此为之辞。 日月有蟾乌,此事本怪奇。 况自食其光,安能走而飞。 书称辰弗集,天象昏且迷。 则知交相食,此说当勿疑。 思既得其说,伤心重嗟咨。 日为众阳宗,万象皆影随。 今者何不臧,阴精夺炎曦。 仰空不能救,涕泗纷交颐。 嗟嗟今之岁,天屡彰其威。 星文沓示变,雷震洊失宜。 越在夏五月,鬰攸煽京畿。 六月既望后,月蚀主旱饥。 今兹复日食,灾异何繁滋。 天意不虚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勉(1238年-1313年),字述之,号雪坡,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姚勉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上担任了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中国,每年的元月是新年的开始。这一天通常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是古代皇帝即位后的第十四年。在仲冬,也就是冬天的第二个月份里,一天中午,太阳正悬挂在天空中央,正当午时。突然间,一阵寒风扫过大地,树木的枯枝被风吹得噼啪作响,仿佛在呼唤春天的到来。此时天空昏暗,就像深冬漫天飘雪的景象。 随着白天的结束,暮色降临,家家户户的炊烟逐渐散去。鸡儿们纷纷站在树上休息,鸟儿也在树梢上寻找栖息的地方。奇怪的是,尽管已经是冬至以后,但白天的时光仍然显得短暂,人们不禁感到惊奇。孩子们匆匆忙忙地跑来告诉家长,太阳已经落下地平线,只剩下月亮挂在天空,好像一轮新月。此时的天空失去了阳光的光辉,呈现出一种苍白的玳瑁色,星辰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老人和孩子们的叫喊声此起彼伏,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灾难担忧。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日月交替的现象与阴阳家的理论密切相关。太阳和月亮的运行速度不同,有时会出现相互遮掩的现象。据记载,每当天体运行至特定的位置时,就会出现日月相交的现象,误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有时候,阳气旺盛,可以遮住月光;而在另一些时候,阴气强盛,就会削弱阳光。有人认为这是天体的自然现象,并无大碍,但也有人认为这是神秘力量的表现。著名文人玉川子曾在他的诗篇中写道:“天上的日月就像一只只眼睛,它们是不会相互攻击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寄托着诗人对社会的期望。 然而,天文现象是复杂的,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本质。古人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国家气运的兴衰,因此每当出现异常的天象,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和忧虑。近期的连续灾害似乎印证了这种担忧,气象变幻莫测,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今年的灾情尤其严重,不仅导致天气反常,还引发了大面积的干旱和饥饿问题。目前又有新的预兆显示,未来的日子恐怕还会更加艰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皇帝十四载:指宋理宗在位第四年,即公元1238年。 2. 新元纪嘉熙:该年为嘉熙元年。 3. 仲冬:农历十一月。 4. 戊寅朔:这一天是戊寅日。 5. 午漏:古代计时单位,表示白天时间的长度。 6. 黯如商雪天:形容天空阴暗如同冬天漫天飞雪的景象。 7. 南至:冬至节气。 8. 晷度宜舒迟:指冬至时节日照时间逐渐延长。 9. 胡为:为何。 10. 景尚促:日光显得急促。 11. 仓忙:急忙。 12. 日壁无全规:太阳的轮廓不完整。 13. 金乌:太阳的象征。 14. 玉象:月亮的象征。 15. 苍天玳瑁色:形容天空呈现出苍茫的深色。 16. 列宿:星辰。 17. 老稚:老少众人。 18. 伐社:祭祀土地神。 19. 鼓鼙:锣鼓等打击乐器。 20. 阴阳家:研究阴阳五行理论的学者。 21. 历推:根据历法推算。 22. 日迟月行速:古人认为太阳运行慢而月亮运行快。 23. 赢缩数不齐:指日月运行速度有差异。 24. 遇朔:遇到农历每月初一。 25. 差忒无毫厘:观测误差极小。 26. 气盛或相掩:指日月相互遮掩的现象。 27. 二曜斯一亏:日月总有一方会出现亏损现象。 28. 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的别称。 29. 伊戚:此处借指蛤蟆精。 30. 天眼:神话中的天神之眼。 31. 志各有所之:每首诗都有自己的主题和寓意。 32. 交相食:指日月相互遮掩。 33. 星文沓示变:星空中的天文现象频繁变化。 34. 雷震洊失宜:雷雨天气反常。 35. 郁攸:火势。 36. 京畿:国都及其周边地区。 37. 星文沓示变:天空中的星象显示出了各种变化。 38. 雷震洊失宜:雷电反常,频繁出现。 39. 越在夏五月:今年夏天的五月份。 40. 欝攸煽京畿:火灾在京城及附近地区蔓延。 41. 六月既望后:六月十五日后。 42. 月蚀主旱饥:月食预示着旱灾和饥荒。 43. 今兹复日食:今年的日食现象再次发生。 44. 灾异:灾难与异常现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观察感悟。它以详细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日食这一罕见的天象现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厚的学识,作者深入探讨了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在这首诗歌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天文奇观的震撼力,还能品味到古人对于天地宇宙的独特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日食罪言》是南宋诗人姚勉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理宗淳祐年间(公元1241年—1252年)。在这一年份里,姚勉作为地方官,经历了民间疾苦,深感百姓生活之艰难。 在南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姚勉在这首诗歌中描绘了日食现象,寓意着国家政治黑暗,民众遭受压迫的现实。他将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诗歌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此外,姚勉作为地方官,深知民间疾苦,对百姓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入的了解。他通过描写日食这一自然现象,告诫统治者要关心民生,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这首诗歌体现了姚勉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