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惠政桥
生愁杜宇叫津桥,叫入南人赞眡朝。
安得砥流如此石,康衢日日听童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学生担忧杜鹃鸟在渡口鸣叫,叫声传入南方人的视野,赞美晨曦的到来。如何才能让这光滑如砥的水流如同这块石头一样,每日在大道上聆听孩童们的童谣。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的意思。
2. 惠政桥:没有具体含义,可能是诗人虚拟的地名。
3. 愁:忧虑,忧愁。
4. 杜宇:杜鹃鸟,常鸣于春暮,故后人常以杜鹃啼血来喻悲凉之事。
5. 津桥:津渡的桥。
6. 南人:南方的人,这里可以理解为普通百姓。
7. 赞眡朝:对朝政表示赞美。
8. 安得:如何能得到。
9. 砥流:磨刀石,这里可能比喻治理国家的得力措施。
10. 如此石:像这块石头一样坚硬。
11. 康衢:宽阔的道路,这里比喻国家政治昌盛。
12. 日日:每天。
13. 童谣:儿童所唱的歌谣。
去完善
赏析
《题惠政桥》是一首描绘石桥、表现诗人政治理想的诗词。首句“生愁杜宇叫津桥”中,“杜宇”即杜鹃鸟,“叫津桥”意味着鸟儿的叫声在石桥上回荡。诗人借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忧虑。第二句“叫入南人赞眂朝”中的“南人”指的是南方的百姓,这句表达了诗人期望百姓能在朝堂之上表达他们的愿望和心声。第三句“安得砥流如此石”是对愿望的设想:希望那些像砥柱一样坚定的官员能为百姓造福。尾句“康衢日日听童谣”则是诗人的最终愿景:祝愿国泰民安,每天都能听到童真无邪的歌声。这首诗通过描绘石桥景象来表达对民生的关注和理想社会的热望,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政治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惠政桥》是南宋诗人姚勉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51年至1264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末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姚勉在这个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致力于政治改革,希望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安定繁荣。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和腐败,他的理想并未得到实现,反而屡遭挫折。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姚勉创作了这首《题惠政桥》,通过描绘惠政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的“水涵天影阔,山染寺阴浓”等句,形象地展现了惠政桥周围的山水风光,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和谐社会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