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戊申京邸示儿

标题包含
戊申京邸示儿
金马门前玉漏残,经年索米向长安。悲歌莫逐荆高侣,且耐官同易水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宏伟的金马门前,时间如同流失的玉漏残滴般消逝,我在此度过了一年又一年,仍然需要依赖朝廷获得粮食。不要让悲伤的歌声与那些隐居山林的高人同行,忍受着官场中那寒冷的易水河吧。
去完善
释义
1. 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后常代指京师。 2. 玉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流逝。 3. 索米:寻找粮食或谋生。这里可以理解为求取功名、谋求生计。 4. 长安:这里借指北京,明清两代京城。 5. 悲歌:悲壮激昂的歌声。这里可以理解为抒发感慨的诗篇。 6. 荆高侣:这里应该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荆轲和高渐离,二人曾共游。荆轲以刺杀秦王嬴政未遂而死,高渐离为其友,后来击筑送荆轲入秦。这里把荆高比作文人墨客,借指他们应当追随的对象。 7. 官同:公事公办,严格按章程办事。这里是劝诫儿子要正直做人,谨慎行事。 8. 易水寒:化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典故,易水为古水名,位于河北省西部。这里代表艰难险阻、悲凉送别之意。
去完善
赏析
首联“金马门前玉漏残,经年索米向长安”描绘出诗人身处京城,时间已晚的情景。“金馬门”代指朝廷,“玉漏残”意味着时间将尽。句中的“经年索米向长安”意味着诗人长时间在长安谋生,寻求生活所需。 颔联“悲歌莫逐荆高侣,且耐官同易水寒”表达诗人的劝诫。"荆高侣"指战国时期楚国的钟子期和齐国的高渐离,二人皆为音乐家,乐于助人。此处诗人借用他们的形象来告诫自己的孩子,要保留一份纯洁、善良的性情,即使在艰难的世道中也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同时,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如"易水寒"所寓含的那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戊申京邸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张氏的作品。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1288年(戊申年),正值元朝灭宋的战乱时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张氏满怀忧国忧民之心,以诗明志,向儿子传递家国之情和抗元之志。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氏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原本是一名忠诚于南宋的官员,然而在战乱中失去了官职,被迫与家人分离,流亡至京城。在京城的日子里,他时刻牵挂着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家人,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期盼。 同时,这一时期的南宋朝廷正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蒙古帝国不断南下侵略,企图一统中原;而南宋皇帝却昏庸无能,朝政腐败,民心涣散。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氏以诗歌为武器,抒发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期望能在乱世之中寻求救国的良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