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杨云卿淮上别墅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退青。
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地点相近常常相聚,一起走向郊外的凉亭。
河水分流切断山势,春日来临火光渐渐消退。
眺望许久人们收起鱼竿,吟咏完毕后仙鹤展翅飞翔。
不用担心回去的路途遥远,明亮的月光照亮前面的水边平地。
去完善
释义
1. 杨云卿:名不详,诗中的主人公,为诗人的朋友;
2. 淮上别墅:位于淮水边上的别墅,这里指杨云卿的住宅;
3. 地近:地理距离相近;
4. 频到:经常前往;
5. 向野亭:在野外的小亭子;
6. 河分:河流分开的地方;
7. 冈势:山岗的形状;
8. 烧退青:烧荒后的草木恢复绿色;
9. 人收钓:人们结束钓鱼活动;
10. 鹤振翎:鹤振翅飞翔;
11. 不愁归路晚:不用担心回家的路程遥远;
12. 明月:明亮的月光;
13. 上前汀:照映在前面的水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释惠崇的一首描绘郊外游赏景色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友人别墅周边的描绘,展现出一派宁静而优美的自然风光。
首联“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表明了作者与友人的亲近关系,同时也点明了探访地点的便捷性。其中“频到”一词透露出二人经常相聚的亲密,而“向野亭”则交代了这次游玩的目的地,展现了田野之中的清幽环境。
颔联“河分冈势断,春入烧退青”,生动地描绘了山水景致。远处的河流将山势隔断,形成了鲜明的层次感;春天的气息渐渐浸染,原本燃烧过的草木又重新变得郁郁葱葱。此联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发,也传达出诗人对友谊和生活的热情。
颈联“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分别描述了人与动物的状态。看到垂钓者满载而归的场景,诗人也流露出内心的喜悦;而诗人在吟咏之余,白鹤展翅高飞的情景则为画面增添了动感和生机。这两句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进一步突显了郊外的宁静氛围。
尾联“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之后的心情。他并未担忧归途的遥远,反而因为月光洒在江边的景色而感到愉悦。这一结尾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恬淡自然的笔触描绘了野外游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是北宋诗人释惠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90年前后,正值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释惠崇作为一位僧人,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与杨云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互相交流诗歌创作的心得。在走访杨云卿位于淮上的别墅时,释惠崇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描绘别墅美景的诗篇。
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他们或结庐隐居,或游历名山大川,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惠崇与杨云卿的友谊得到了升华,他们的诗歌创作也得到了发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