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夜简程至
中夕坐清簟,繁星时复流。
扇声微变暑,井气忽生秋。
为客方经楚,思乡欲上楼。
云山殊未返,相顾两悠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傍晚时分,坐在清凉的竹席上,时常能看到闪烁的繁星。轻轻摇动扇子,渐渐驱散炎热,空气中似乎开始浮现出秋天的气息。离家做客,来到楚国,心中无比思念故乡,想到故乡的高楼。看那远处的云山依然遥远,还未归去,相互对望,心情都显得悠哉悠哉。
去完善
释义
1. 中夕:指日中或傍晚时分。
2. 清簟(diàn):清凉的竹席。
3. 繁星:天空中的星星。
4. 时复流:时常流动变幻。
5. 扇声:指摇扇的声音。
6. 微变暑:稍微减弱了炎热。
7. 井气:清凉的水井气息。
8. 忽生秋:忽然感觉到了秋天的凉意。
9. 楚:指春秋时期的楚国,这里泛指湖南一带。
10.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景。
11. 殊未返:还没有回来。
12. 相顾:互相看望。
13. 两悠悠:两人心情都悠然自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晚夏夜晚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幽而深沉的氛围。
“中夕坐清簟,繁星时复流。”诗人用“中夕”来描述时间,说明此时已接近夜晚,但尚未完全进入深夜。他坐在清凉的竹席上,仰望满天繁星,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这里,诗人通过对“中夕”和“繁星”的描绘,展现了晚夏夜晚宁静、清凉的特点。
“扇声微变暑,井气忽生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气温变化的感受。扇子的声音渐渐减小,说明暑气逐渐消退;井水散发出一股清凉之气,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这里,诗人以扇声和井气为切入点,巧妙地传达了季节更替的信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凉爽天气的期待。
“为客方经楚,思乡欲上楼。”诗人提到自己此时身处异地,刚刚经过楚国。这里的“楚”并非指楚国,而是借指他乡。诗人思念家乡,想要登上高楼,远眺故乡的方向。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同时也突显了诗人孤寂的内心世界。
“云山殊未返,相顾两悠悠。”诗人遥望远方的云山,感叹自己还未回到故乡,只能与友人相互凝视,共诉衷肠。这里的“悠悠”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两句诗作为全诗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浓烈,令人回味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晚夏夜简程至》是释惠崇所作。释惠崇生活在公元960年至1017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僧。他一生致力于佛法研究和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释惠崇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佛教逐渐摆脱了唐代以来的神秘主义倾向,转向更加重视现实生活和个体内心体验的禅宗佛教。释惠崇作为一位禅僧,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
在这首诗《晚夏夜简程至》中,释惠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晚夏夜景。他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程至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在静寂的夜晚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体现了释惠崇对生活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视角。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