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第三溪

标题包含
第三溪
日晏霜浓十二月,林疎石瘦第三溪。 云沙有径萦寒烧,松屋无人闻昼鸡。 几聚衣冠埋作土,当年歌舞醉如泥。 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唐彦谦,字茂业,号鹿门先生。他是唐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 唐彦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唐俭是唐朝的一位官员,曾任尚书左仆射。唐彦谦自幼受到良好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十二月的寒夜里,阳光逐渐消失,天空弥漫着浓厚的霜气。第三溪边的树林稀疏,岩石清瘦。弯曲的小路上烟雾弥漫,云雾和沙子交织在一起。孤寂的房屋里,没有人听到白天报时的鸡鸣声。多少贵族已经化作尘土,而曾经的繁华歌舞也如同醉酒一般成为过去。如果早知道世事如梦,就不必强求世间的功名与利禄,或许还能在山间的田野里悠闲地耕种,享受春雨滋润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收到。以下是您提供的古诗的注释: 1. 《第三溪》:这是唐彦谦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2. 日晏:指日落,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分。 3. 霜浓:形容霜很厚重。 4. 十二月:这里指的是一年中的第十二个月份,即农历十二月。 5. 林踈石瘦:形容树林稀疏,石头瘦削,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6. 第三溪:这里的“第三溪”可能是指具体的地名,或者是作者的想象,意在强调一个遥远而宁静的地方。 7. 云沙有径:形容云雾笼罩下的沙滩上有一条小路。 8. 萦寒烧:指寒冷的烟雾萦绕在小路上。 9. 松屋无人:描述松树下的房屋空无一人。 10. 昼鸡:白天的鸡叫,这里可能暗示时间的流逝。 11. 几聚衣冠:指过去的贵族们聚集在一起。 12. 埋作土:被埋藏在泥土中,这里可能暗示他们早已离世。 13. 当年歌舞:指过去那些繁华热闹的歌舞场景。 14. 醉如泥:形容喝得烂醉如泥的状态。 15. 涉世真成梦:指经历了世事之后,才发现一切都如同梦境般虚幻。 16. 不弃山田春雨犁:意指不再追求名利,安心耕种自己的土地,享受春日的滋润。
去完善
赏析
《第三溪》这首描绘了山间静谧、孤寂的景象。首联以“日晏霜浓”和“林疏石瘦”为线索,营造了一种冬日的寒冷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特殊的场景之中。颔联中的“云沙有径萦寒烧”说明了沿途的艰辛,而“松屋无人闻昼鸡”则表现了山林深处的宁静。 颈联是诗人的感慨:繁华已逝,当年的歌舞盛宴如今只剩一片荒凉,一切皆已化为尘土。诗人以此提醒我们世事如梦,荣华富贵难以长久。尾联则表达出作者看破红尘,决心在山林田野中寻找安宁生活的心愿。全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第三溪》是唐代诗人唐彦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第三溪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生活画面。然而,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歌不仅仅是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他在当时复杂社会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表现。 在唐彦谦生活的时代,唐朝虽然已近晚期,但文化依然繁荣。文人墨客们热衷追求雅致、闲适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唐彦谦所向往的。然而,当时的社会现实却是政治腐朽、战乱不断,让许多有识之士感到失望和忧虑。在这种情况下,唐彦谦通过描绘第三溪的美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环境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第三溪》时,唐彦谦已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中举进士,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入仕为官。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坚持着自己的文学创作。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厚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后世的赞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